.

台江县百姓日子越过越红火

6月的台江,生机盎然,万物竞发。行走在县城,沿着翁你河畔,道路干净整洁,交通井然有序;漫步于乡村,苗家吊脚楼映入眼帘,整齐划一的水泥路面直通村民家门口。如今的台江正向着乡村振兴的宏图愿景迈出坚实步伐。

决胜脱贫攻坚迈向乡村振兴

“这些年,我们村的变化真的很大,住上新房、用上自来水,水泥路修到了家门口,看病养老都有了保障,如今的生活比以前好太多。”台江县交片村村民熊文光说,台拱街道交片村以前是深度贫困村,村子闭塞落后,在驻村干部的帮扶下,交片村顺利脱贫摘帽,村民的生活越过越红火。   彻底摆脱贫困,实现小康幸福生活,是台江人民千百年以来的期盼。年以来,台江县16余万苗族群众凝心聚力,全力以赴打好脱贫攻坚战。年,台江县正式退出贫困县序列,至此,台江63个深度贫困村全部出列、6.08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撕掉千百年来绝对贫困标签。   党的十八大以来,台江县委、县政府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县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十三五”期间,全县经济总量从年的25.46亿元增加到年的45.4亿元,农业增加值为3.46亿元,工业增加值为26.54亿元,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大幅提升,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元、元,是“十二五”末的1.46倍和1.63倍。   近年来,台江县探索出一条以乡村旅游、剪纸艺术、银饰刺绣、苗族舞蹈、苗家餐饮、民俗文化等为导向的特色旅游发展道路,把“美丽台江”的美景推广出去,让村民的腰包鼓起来。年台江县乡村振兴·苗族姊妹节民俗文化周活动期间,全县累计接待游客43.58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49亿元。   一组组令人振奋的数据、一个个踏实的脚印,勾画出台江县经济社会发展与跨越的轨迹。

台江食用菌大棚一角

探索产业体系助力高效发展

走进老屯乡长滩村食用菌基地,村民在现代工厂化的菌棒生产车间,形成流水线生产作业,抓紧时令采收食用菌,一派繁忙景象。   台江县为进一步激发扩大企业生产管理效能,以老屯乡长滩村秀珍菇产业基地为试点,积极推行“支部+企业”的发展模式,以支部为“红绳”,捆紧与企业联结纽带,将党建工作和企业运行管理深度融合。   此外,台江县通过不断探索、创新,在方召镇巫梭村推行“党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发展村级产业,巫梭村支两委为了将“输血”变为“造血”,让村民不只是以务工增加收入,还将食用菌棚包干到户,让能人、大户带头种植,菌棒由村里的合作社生产,村民负责后期栽培管理,村支两委负责监督,合作社再以一元一斤的管护费,统一收购,各司其职,鼓励村民多劳多得。   目前,食用菌已成为台江县的支柱产业,建成年生产30万棒以上规模的生产基地19个、生产大棚32万平方米。

干净明亮的河堤步道

聚焦社会事业增进民生福祉

近年来,台江县抢抓三级组织部门和东西部协作帮扶历史机遇,创新探索“组团式”教育医疗帮扶推动全县教育医疗事业跨越式发展。   曾经,台江县民族中学教育质量水平整体不高,本地90%以上的优质生源外流,二本上线率仅10%,年和年,全校只有一人考上一本。年,台江县高考本科上线率从年的22.8%提升至79.3%,培养省级教育名师9人、州级名师62人,实现了省州名师“零突破”。   “年,村里共有8个学生考上了一本,10个学生考上了二本,村里第一次有这么多学生考上大学,这些学生都是全村人的骄傲。”方召镇巫梭村党支部书记李光军说。   在职业教育方面,台江县中等职业学校推进职校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顺利完成了台江县职业中学“省级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创建,年毕业生就业率高达98.9%。姜春燕是从剑河县来台江职校就读护理班的学生,她说:“来这里读书,收获满满,老师对我们非常关心,帮扶的单位还给我们送来了校服和实训服,现在我们还可以在校提升学历,对未来的规划又多了一条路径。”   “帮钱帮物是暂时的,帮扶教育医疗才能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和看病难、看病远、看病贵等因病致贫返贫问题。教育医疗组团式帮扶给我们帮了大忙。”这是台江县许多干部群众的心里话。   “以前看大病、难病要到省城,不仅路程远,而且费用还高,医院的医生都很专业,我们很有安全感,也非常信任,而且还有很多外地的病人慕名前来求诊,我们为台江的医疗事业提升感到高兴和自豪。”医院看病的杨女士说。   目前,医院门(急)诊量与年相比增长.4%、转诊率下降62.9%,开创新业务新技术14项,4人获“美国心脏协会基础生命支持导师”资格证,医疗事业高质量发展让台江人民心存喜悦。

宏大热烈的广场欢歌

促进改革创新激发人才活力

为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坚强人才支撑,着力打造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村级尖兵人才、中坚力量和青年骨干,台江县推行“党支部+工作队+农户”工作模式,加强农村后备力量和本土人才培养,储备村级(社区)后备力量名,打造了一支“永远不走的工作队”。同时,在党支部考核上,率先实施党支部评星定级和党员积分制管理制度改革,将基层党组织考核由“感性”评价逐渐转变为“理性”评比,全县党费缴纳率、党员承诺完成率均达%,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逐渐增强。   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全面小康社会的成色。台江县全面铺开全县一村一业强产业、一人一技促就业、十户一体抓治理、一村一队夯基础的“四个一”行动,有序推动脱贫攻坚政策举措和工作体系向乡村振兴平稳过渡。   同时,针对群众参与农村人居环境卫生整治热情不高、积极性不强等问题,台江县打造“励志超市”,全面激发基层群众脱贫致富内生动力;以家庭卫生,村庄卫生为重点,通过组织群众、发动群众、依靠群众,用积分改变习惯、清洁吸引游客、环境提振精神,改变农村卫生环境脏乱差的现象,实现群众“从观众到演员、从旁观者到参与者”的转变,激发农村群众提高生活品质的内生动力,引导广大群众共同缔造美好生活。   “现在环境比以前好得多了,住起来很舒服。现在个个都讲卫生,在村里面有什么活动,哪里卫生需要打扫,大家都抢着去干,因为大家都希望多得点积分,多得点物质奖励。”台拱街道台拱村村民张旋说。

脱贫产业带动群众笑开颜

台江县把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进一步强化政治担当、扛起政治责任,切实增强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努力把台江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抓得更准、更实、更有成效,确保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开好局、起好步。   “十四五”期间,台江县将按照省委“一二三四”的总体思路和县委“活力”“绿色”“开放”“和谐”“魅力”“幸福”台江发展愿景,围绕“四新”抓“四化”,走出符合台江实际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以上,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6.5%、14%和7%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5%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5%;森林覆盖率稳定在69.59%左右;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10.5%;城镇新增就业人以上。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杨晓波

编辑余光燕

编审熊诚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hbyx/15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