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建扶贫产业园天能打造特色扶贫套餐

来源:时代周报

共建扶贫产业园

天能打造特色“扶贫套餐”

时代周报记者刘科发自杭州

产业发展,可以带动一方经济,富裕一方百姓。

中国新能源电池龙头企业天能控股集团(以下简称“天能集团”)多年来坚持走“产业扶贫”之路,率先走出浙江,在安徽、河南等省的欠发达地区建设多个绿色制造项目,不仅解决了当地上万群众的稳定就业问题,更推动了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

特别是年以来,天能集团积极响应党中央关于东西部扶贫协作的号召,主动到中组部挂牌督战的国家级贫困县—贵州省黔东南州台江县投资兴业,通过产业拉动、利益联结、就业增收、结对攻坚等创新举措,打造具有天能特色的“扶贫套餐”,推动扶贫项目在苗疆腹地落地见效。

“产业发展落后是造成西部贫困的根本原因。通过产业协作促成西部产业兴旺,形成自我发展能力,自主脱贫致富,是协作脱贫的关键。”天能集团董事长张天任对时代周报记者说。

产业带动,扶贫扶到脉上

年底,天能集团派出工作组先后到云南、贵州、四川等西部贫困地区进行扶贫开发调研,选定杭州市对口支援的贵州省黔东南州作为扶贫的重要战场。

黔东南州是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位于黔东南中部山区的台江县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全县总人口16.9万人,其中苗族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98%,有“天下苗族第一县”之称,由于群山阻隔、基础条件落后、群众受教育程度低等原因,长期处于贫困和落后状态,过去村民经济收入主要来自传统农业和外出劳务打工,二、三产业十分脆弱,脱贫攻坚任务极其繁重。

在张天任看来,精准揪住台江县产业发展落后的“穷脉”对症下药,以真金白银的产业扶贫“造血”,才能有效带动当地群众脱贫致富。

年4月1日,天能集团贵州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一期项目在历时一年多的筹建后顺利投产,这是浙江与贵州开展东西部扶贫开发协作的一个重要项目。

该项目位于台江县经济开发区革一镇,总投资10亿元,主要从事新能源电池和新能源材料的技术研发、生产销售、循环回收,项目计划分三期建设,一期现已完成投资4亿元,年可实现销售收入15亿元,利税1.05亿元左右。三期项目建成后,是西南地区最大的循环经济产业园,预计年总产值将达65亿元左右,年实现利税近5亿元。

贵州台江公司投产后,天能集团又围绕新能源电池和新能源材料产业延伸上下游产业链。目前,天能集团携手台江县经济开发区先后引进新能源电池和新材料零配件、包装、物流、固废综合利用等5家工业项目落户当地,初步形成了主导产业明晰、配套功能齐全的产业体系,直接带动了当地工业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利益联结,扶贫扶到点上

在产业扶贫过程中,天能集团牢牢抓住增强贫困地区自身造血能力这一关键,积极创新扶贫模式,通过“公司+贫困户”“保底+分红”的利益联结方式共建扶贫产业园,建立产业发展与脱贫攻坚的长效持久的脱贫机制,实现“输血”扶贫和“造血”扶贫有机融合,为产业扶贫赋予持续发展的新动能。

5月9日,余杭天能扶贫产业园项目签约仪式在台江举行,贵州台江经济开发区经济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天能融资租赁(天津)有限公司、天能集团贵州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三方签订合作协议,共同创新“政府+龙头企业+贫困村+贫困户”的扶贫模式。

这种扶贫模式不依赖贫困村和贫困农户的独立经营能力,对缺乏工业支撑的深度贫困村和失能、弱能贫困农户具有非常强的扶贫针对性,既把贫困户的收入和劳动挂钩,避免了养懒汉,又保证了产业项目最大程度地惠及每一个贫困群众,让没有劳动能力的人也能获得保障。

具体而言,通过赋予贫困村和贫困户产权或股权,促进贫困村持续壮大集体经济和贫困农户稳定增收,这一项目共利益联结了8个深度贫困村和2个贫困村,以及名贫困户。

在利益联结分红上,采取“固定收益分红”方式,贵州台江公司每年将天能上缴的固定收益80万元全额用于利益联结的名贫困人口,人均年增收元,使无劳动能力的贫困户通过分红有收益渠道保障。

另外,项目就近吸纳有劳动能力的名贫困村民就业,人均月收入3元以上,让贫困户月月既有保底的工资性收入,也能按股权年年获得分红。

在利益联结发展帮扶产业项目的同时,天能集团还积极开展消费扶贫工作,优先考虑和常态采购贫困村的农产品,作为食堂原料、职工福利。

就业增收,扶贫扶到根上

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通过“以工代赈”,天能集团想方设法让贫困群众增加就业技能,提供和创造就业机会,让一切有劳动能力和劳动意愿的人,用自己的劳动与智慧去创造更好的生活,实现了由给钱给物的“输血式扶贫”,向以高质量就业增收为重点的“造血式扶贫”的转变。

多年来,天能集团注重点对点吸纳,优先从西部贫困地区招收大量务工人员到天能各生产基地就业,并专门为建档立卡的深度贫困务工人员订制大量门槛低、工资高、福利好的岗位。年,有名来自云南、贵州、四川贫困地区的务工人员在天能实现稳定就业,年人均收入超过6万元。

助力就近就业,通过“以工代赈”来进行造血,让返乡农民工不用背井离乡就能打工、有收入,不仅能就近解决贫困地区群众的就业增收问题,还能把青壮年劳动力留在当地,解决外出劳务输出后老年人和留守儿童无人照顾等一系列社会难题。

台江县是贵州省的劳务输出大县,过去一些贫困村中几乎过半以上人口都在外务工。自从天能集团入驻台江后,带动一批工业企业落户台江,很多在外打工的青壮年返乡就业。

贵州台江公司在招聘蓝领工人时,同等条件下优先招录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员,截至年5月共吸纳了贵州15个少数民族、多名员工在天能就业,其中,建档立卡的贫困员工人,台江籍贫困员工43人,目前月均工资3元以上。

3月3日,贵州省人民政府发布公告,台江县退出贫困县序列,这意味着余杭区对口支援和天能集团产业扶贫的台江县脱掉了贫困的帽子,东西部扶贫协作在苗疆腹地结出了硕果,落实了国家精准扶贫战略的庄严承诺。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hbyx/17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