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的年轮刻下奋斗的足迹,历史的巨手翻开梦想的新篇。冬日的台江依然一片火热,项目建设如火如荼,产业发展遍地开花,城镇宜居宜业,乡村生机勃勃,人民安居乐业……
台江县城全景。(曾皎飞摄)
适应新常态、抢抓新机遇、谋求新发展,一幅幅转型升级、提质增效、行稳致远的图景正精彩呈现。回首奋斗历程,展望美好前景,全县发展基础更加坚实、发展动力更加强劲、发展态势更加向好。
聚合绿色资源,筑牢高质量发展“顶梁柱”
从产业转型升级到优化营商环境,变的是“战场”,不变的是冲锋的姿态、为民的本色、决胜的斗志。
这是正在发生的历史,也是振奋人心的未来。
台江县经济开发区企业职工上岗忙。(张鸿摄)
机器轰鸣,流水线高速转动,连日来,在台江县经济开发区,天能集团贵州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一片繁忙,工人们正在抓紧生产。
自年落地台江以来,该公司持续完善产业链建设,直接带动上游产业链产值11亿元,有效带动上下游产业链集群发展,将全力打造西南地区最具影响力的废旧动力电池回收利用循环经济产业基地。
“目前,天能贵州正在加紧建设三期项目的西南售后中心,预计今年全部达产,将带动人就业,工业产值将达到40亿元。”公司总经理钦晓峰信心满满地说。
咬定青山,砥砺前行。近年来,台江县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充分挖掘优良生态中蕴含的“产业附加值”,积极构建以“生态+”为主导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探索变“美丽资源”为“美丽经济”的新路径。今年前三季度,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9.7%,位居全省前列。
聚力环境整治,城乡面貌焕然一新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近年来,台江坚持不懈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不断擦亮高质量发展的生态底色,实现生态文明与经济发展“比翼齐飞”。
走进台江县各村寨,洁净的农家庭院,主题鲜明的文化墙、蜿蜒的乡间小道,静静流淌的溪水,一切都显得那么宁静祥和,一股浓浓的乡风文明气息扑面而来。
村民在台盘乡金秋梨种植基地采摘金秋梨。(邰春摄)
“今年我们全县的个小村再次修改完善村规民约,在新修订的村规民约里注入了‘积分制’‘移风易俗’等内容,逐步形成‘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村民自治工作新格局。”台江县民政局局长田忠锋表示。
与此同时,台江县围绕市民反映强烈的城市痛点、难点、堵点问题,通过整治城市建设和管理存在的问题,用城市面貌的一次次“变脸”,换来了市民的一张张笑脸,市民在这一过程中,感受到了创建文明城市带来的可喜变化。
“既有大视野,也有精雕细琢,让人回味不已。”“这块土地像是使了魔法,从里到外都蜕变了”市民们议论着、感慨着。
群众在哪里,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工作就延伸到哪里。
什么样的新时代文明实践能“吸粉”?要从哪里接力?从哪里引人气?台江县另辟蹊径,在方黎湾社区设置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汇聚新思考、新方案,进一步探索文明实践的“落地机制”。
聚焦强效赋能,厚积薄发开创全新局面
新起点开启新征程,新机遇迎来新未来。据台江县统计部门最新数据显示,今年该县万元及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0%。
近年来,台江县围绕全面健全建强工业产业体系,统筹推进“候鸟归巢”“筑巢引凤”“腾笼换鸟”三大工程,聚焦以强企业天能集团为龙头带动铅酸蓄电池产业集群发展,成功引进水发集团、金雅福金银精炼项目落地建设,麒臻科技二期项目有序推进,实现上下游端口延链、补链、强链。
产业让“穷沟沟”有了新未来。(张强摄)
得天独厚的优势展现出特殊的底蕴和活力,台江县围绕产业发展,持续巩固发展畜禽养殖、林下经济、食用菌、蔬菜种植等传统产业,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优质稻种植等项目的建设,各项农业生产平稳有序发展,努力实现全县综合实力和质量效益同步提升,全方位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提质升级,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征程上继续阔步前行。
梧高凤至,花香蝶来。天赋异禀的生态环境,良好的营商环境,让台江成为一方投资兴业的沃土。
接续过往,历史长河将留下奋斗者的不朽业绩。台江县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攻坚克难、奋勇争先,继续书写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宏阔篇章。
通讯员张强
编辑蒋鸿琪
二审钱仕豪
三审沈安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