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浙医二院帮扶专家汪四花的一天黔东南日报

转载是一种动力分享是一种美德5月12日是母亲节,也是一个普通的星期天,浙江大医院帮扶专家汪四花忙碌了一周,原本可以喘口气休息片刻。她需要休息,也需要一个母亲节,可是还有病人在等她,她不能休息。得知剑河县磻溪镇洞庭村下圭仁组的一位女孩患病后无法说话,需要救治,汪四花放弃了难得的周末休息。汪四花一行步行前往患者家中就诊浙医二院的汪四花年9医院院长,如今,远离亲人在台江工作已经3个年头了,她每天都在忙碌中度过。她肩负着浙医二院帮扶的责任,不敢有丝毫懈怠;她是一位母亲,把患儿当孩子来看待;她选择了去剑河就诊。汪四花一行在会诊不巧的是,剑河满天星山体滑坡,近路不通。大山阻隔,但汪四花还是选择排除困难前行,这次前去探望病人绕过三穗县的桐林,这意味着原本需要两个半小时车程的路程一下变长了,增加到4小时。行行复行行,一行人路过悬崖峭壁,滚下山的岩石发生巨响;趟过坑坑洼洼的土路,泥土溅满车身;穿过仅容一车通行的山道,绕过深山老林,走过鲜花怒放的溪流。弯弯曲曲的山路就像过山车一样,把一行人都绕晕了。来到小孩子的家中已经是下午1点半,从他们急切的话语中得知,孩子缺乏系统的治疗,十分需要医生的救治。汪院长一行10人采取望闻问切等方法检查病情,会诊,商议治疗方案。汪四花一行驱车行走在坑坑洼洼的山道上开展帮扶以来,一组数据见证帮扶汗水凝结的成果。年8月在浙大附二院经费支持下创建了远程会诊中心。同年8月组建泌尿外科,开展了泌尿外科微创新技术。年11月设立儿科门诊和建立温馨的产科母婴同室病房。年11月还组建中医康复科,使慢性病人得到系统康复治疗。年12月28日,消化内镜中心投入使用,实施无痛胃镜和肠镜。年1月洗衣房改建完成并投入使用,满足临床床单位更换清洗需求。年5月1.5T核磁共振投入使用,为提升诊治水平添砖加瓦。年6月心脑血管介入中心(DSA)将投入使用。从年至今,浙大二院共派遣21批次39名医院帮扶。汪四花带领这支帮扶团队,以组团式与多学科相结合、管理与临床业务相结合、“导师制”带教与双向考核相结合等方式,一步步提升医务医院的综合服务能力。汪四花一行驱车行走在弯弯曲曲的山道上浙医二院帮扶专家在台江县救治、义诊和医院等工作中,有许许多多的感人事迹。74岁的张天华是台江县方召村贫困户,因为摔伤骨折行动不便,帮扶专家了解情况后,几次来到他家免费诊治换药,并留下联系方式,叮嘱张大爷有事随时咨询,细致周到的服务让老人感动不已,老人说:“多亏了党的好政策,我们看病不仅能减免费用,专家还亲自到家中诊疗,心里真是热乎乎的。”台江县施洞镇的陈兴明80多岁了,到医院做手术后,康复很快。医院的医疗水平,医院送去“医术高明见奇效,医德高尚口碑好”的锦旗。汪四花来到台江的第一个月,每每深夜回到宿舍,都无法入眠,加之小腹手术创口的疼痛、辛辣的饮食、忙乱的生活,她一度躲在被窝偷偷落泪,一个月下来就暴瘦了十斤。汪四花坦言,得知要在台江待上5年,自己当初也动摇过,甚至后悔过。但后来下乡义诊的经历,让她坚守了这份选择。“在双休日走村串寨开展义诊时,我发现老百姓非常苦,很多都患有不同程度的疾病。我感到这里的老百姓是需要我们的。他们见我们来了,来不及回家,卷起裤脚、扛着锄头就来找我们看病,真的很令人感动。”汪四花一行驱车行走在弯弯曲曲的山道上作为一个浙江人,黔东南州台江县成为汪四花的第二故乡。年10月17日,年全国脱贫攻坚奖表彰大会暨首场脱贫攻坚先进事迹报告会在京举行,表彰了40个先进集体和99名优秀个人。医疗系统中,有2名个人和2个先进集体获奖,医院台江分院院长汪四花就是其中之一。汪四花的一天,饿了就吃点面包,累了就在车上打个盹,在一天的时间里走过锦屏、天柱、三穗、剑河,台江五县的村村寨寨山山水水,来回行程约公里,耗时9小时,返回台江县城已经是下午5点30分。而汪四花还有紧急任务前往凯里……END来源:州融媒体中心记者王道东编审:陈桂编辑:潘欣晨吴迪(转载请注明出处,并保留LOGO)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hbyx/59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