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治白癜风最好医院 http://www.bdfyy999.com/“党建+产业”走出新的振兴之路——台江县施洞镇岗党略村脱贫攻坚综述特约记者王道东青砖黛瓦间,只见银匠铁锤飞舞,绣娘飞针走线,游客、商贾川流不息……10月9日,走进岗党略村,一幅山水田园美景映入眼帘,在乡村传统的银饰、刺绣产业释放了蓬勃的新活力!黔东南州委组织部自年定点帮扶岗党略村以来,坚持以党建促脱贫,探索“党支部+合作社+农户”产业发展模式,发展银饰刺绣微小企业余家,年营业额达万元,带动村民脱贫致富。截至目前,岗党略村贫困发生率已从年的23.17%下降至0.77%,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群众获得感、满意度明显提升,顺利实现脱贫摘帽。揪心之问:捧着“银碗”怎就吃不上好饭岗党略村,坐落在美丽的清水江畔,是一个有着百余年银饰刺绣加工历史的苗族村寨。在外乡人看来,岗党略村的苗族同胞手里捧着的是一个个“银碗”。然而,多年来,岗党略村的苗族银饰刺绣技术一般都是子承父业、世代相袭,有着传统家庭作坊的诸多局限;银饰刺绣产业一盘散沙、各自为阵,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弱;银匠绣娘思想陈旧、故步自封,产品与消费需求脱节致使销路不畅……让我们一起翻一翻岗党略村贫困的“旧历”:年以前,该村没有集体经济,也没有任何现代产业,村民自身发展动力不足,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户人,贫困发生率一度高达23.17%,苗族群众占比达99.1%。这个远近闻名的银饰刺绣村,怎么才能实现特色优势产业的长足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治贫之本:党建先行夯实产业发展的组织和人才基础治贫困之病根,先找病灶。挂包帮扶伊始,州委组织部就聚焦脱贫攻坚核心要务,10余次专题研究岗党略村脱贫工作,先后选派3名干部担任驻村第一书记,部领导多次深入该村调研,找到了岗党略村久未脱贫的根源:帮扶之初,该村党组织不健全,活动不经常,制度落实打折扣,党员示范带动能力弱……为此,他们决定以党建促脱贫为抓手,强化党建引领,采取了一系列具体措施——强化组织建设。协调20余万元资金对闲置的原村小学进行修缮,解决了村支“两委”没有专门的办公场所难题,根据党员分布情况,规范组织建设。亮明身份服务。村里的党员人人佩戴党徽,家门口挂着“党员示范牌”,村成立党员服务队,明确党员志愿者每月开展一次集体为民服务活动;每周星期五为“党员服务日”。“现在缴纳养老保险、办理高龄补贴啥的,都不用我们老百姓跑了,村里有党员服务队上门来帮我们办理。”石家寨石仲才老人动情地说。强化典型引路。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健全党员一对一、一对多结对帮扶机制,最典型的是党的十九大代表吴水根,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苗族银饰锻造技艺传承人”,他成功带动多名群众通过银饰加工奔向致富道路,打破了银饰工艺“传男不传女”的习俗。致富之策:“党建+产业”让银匠绣娘走出小作坊党建+产业,加什么?怎么加?黔东南州委组织部领导与驻村工作队积极向专家请教,到优秀银饰刺绣企业取经,反复商讨对策,决心为岗党略村的银饰刺绣产业注入现代企业经营模式和理念。探索银饰刺绣产业“党支部+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成立银饰、刺绣协会,让银饰刺绣产业摆脱了传统的经营方式,变单打独斗为“抱团式”发展,发展银饰刺绣微小企业余家,年营业额达万元。贫困人员变身能工巧匠。为了让贫困户掌握1门技艺,该村以村级合作社为牵头,举办银饰刺绣培训班,让农村妇女拥有一技之长,拓宽增收渠道。仅年,就完成苗族刺绣培训2期,受训学员余人,带动农户实现脱贫致富。搭建银饰刺绣交易平台。建成岗党略村银饰刺绣体验中心,按照“公司+合作社+贫困户”发展模式,为贫困户提供新的增收模式,让银饰刺绣成为全村脱贫的有效“助推器”,仅年底,该项目分红3万元,覆盖所有贫困户。振兴之路:弘扬工匠精神打造乡村振兴优质品牌脱贫摘帽之后,岗党略村未来之路在哪里?在建党99周年之际,岗党略村党总支组织了党员干部“话脱贫.感党恩.奔小康”活动,大家认为,要继续深化银饰刺绣产业发展,按照“党建+产业”模式,挖掘特色资源优势,打造乡村振兴的优质品牌。其实,在这条振兴之路上,岗党略村人早已开始了新的跋涉。他们打造“党建+产业”发展模式,以党建为引领,发展银饰刺绣产业,经营好银饰刺绣体验中心。加大对村民互联网思维与营销能力的培训,积极培育创建“新零售示范村”。成立了振兴股份经济专业合作社,因地制宜发展0亩林下养鸡产业,每年养鸡羽,增收24万余元。挖掘特色资源,让乡村旅游促进百姓增收。岗党略村旅游资源丰富,这里的苗寨遗留古迹众多,红色故事丰富,施洞是苗族姊妹节、龙舟节的发源地。如今,走进岗党略村,农户室内外干净整洁,村容寨貌焕然一新。四面八方的游人从海内外慕名而来,给村民增加收入。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hbyx/63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