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农民日报深度报道贵州台江推动稻鱼数字化农

中科白癜风医院践行公益事业 http://baijiahao.baidu.com/s?id=1700353303318890248&wfr=spider&for=pc
<

图为贵州台江县台盘乡阳芳村稻鱼基地里,数字化平台中的硬件设备及配套的供电及网络传输设备。杨金华摄

仲夏五月,贵州省台江县台盘乡阳芳村稻鱼基地里的油菜只剩秸秆,放眼望去,在油菜花田里伫立着几台配有太阳能电池板的农田检测摄像设备、气象及土壤监测站。“前天村民们刚收完田里的油菜,过几天犁完地就要开始种水稻了,今年村民们的积极性都很高。”不同于往年,对于今年的水稻种植,贵州凯里供电局驻阳芳村第一书记高偲充满希望。

一直以来,台江劳动力缺乏,使用的传统水稻品种产量也较低,加上一直以来沿用的传统“两段育秧法”,使得农户们的劳动力投入大、收益较低。

为解决台江优质高产水稻品种缺乏、栽培技术落后、机械化率低、产销不畅等问题,台江在年开始谋划构建以“区块链+物联网”为核心技术的稻鱼数字化农事综合服务平台(以下简称“数字化平台”),经过一年多的试点推进工作,数字化平台如何赋能稻鱼产业,记者来到台江一探究竟。

科学管理提单产——

“六个统一”实现种植标准化

“去年老百姓才认识到,施肥、农药还有育苗是很有讲究的,要是按照原来的传统种植模式,水稻产量肯定不会比今年高。”排羊乡富强村支部书记姚祖恩告诉记者。年,台江县共建立了亩稻鱼产业数字化示范基地,经测产,示范基地平均亩产水稻公斤,较年增产公斤。

亩均水稻的增产得益于数字化平台中“优种、优法、优机、优企、优品”五优产业提质增效模式的推广。其中,“两段式育秧”变“无纺布钵苗旱育秧”模式的改变也是水稻产量提升的关键。

不同于先催芽再移栽到秧田中,“无纺布钵苗旱育秧”采用流水线播种后直接插秧,大大节省了人力,提高了效率。“用常规的插秧方法一天最多插一亩,去年经过培训后,熟练的插秧机手一天可以插6-8亩的稻田。”中国水稻研究所副研究员曹小闯告诉记者。

然而新模式的推广并非一帆风顺。传统的育秧方法中在秧苗30公分高左右才移栽,但新模式在20公分时就开始移栽,栽下去的苗也很小。“老百姓看到了就泼冷水,他说我们在这里种了七十多年的田,就凭你们几个年轻人就能种得出来?”说起去年推广的过程,姚祖恩感慨着当时的不容易。直到看到稻米的产量和品质后,他们才慢慢认可。

通过数字化平台“线上+线下”的培训指导,帮助农户解决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各种技术难题,农民接受新品种、新设备和新技术的观念以及种粮积极性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农户也实现了增收。

“五优”模式的推广,实现了品种、育秧、移栽、管理、收获和收购的“六统一”服务,解决了留守老幼无力种地、农田抛荒撂荒等问题,实现亩均增收元。

保证品质育品牌——

“一村一品一码”提高稻米附加值

“3月23日平整秧地、6月5日用西洋肥施用分蘖肥……”用手机扫描大米包装袋背后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hbyx/87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