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革一镇紧紧围绕乡村振兴任务落实,抓住党建“牛鼻子”不放松,以“四抓四强”为主要措施,注重在抓资源整合、人才建设、文化传承、环境保护、党建引领上用劲发力,全力推动抓党建与实施乡村振兴互促共进。
一是抓资源整合强产业,打造致富增收新引擎。充分整合农村闲置劳动力、闲置土地等资源优势,以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四个一”行动为抓手,围绕乡村振兴目标任务,夯实高质量发展基础。实行党组织领办合作社,推动资源集聚、产业集群。按照“组织相加、工作相融、党建引领、发展共赢”的原则,推广“支部建在产业链、党员聚在产业链、群众富在产业链”的“三链”模式,利用龙头企业、合作社的纽带联结作用,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推行“党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发展模式,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形成干群共谋共促乡村振兴的良好局面。现已构建形成以发展枇杷、稻+渔业为主导产业,中药材(黄精、铁皮石斛)、食用菌、养蜂等为特色产业的产业发展布局,全镇5个村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达.39万元,平均每村20.88万元,收入5万元至20万元的村4个,占比80%;收入50万元以上的村1个,占比20%。
二是抓人才建设强队伍,凝聚乡村发展新动力。认真贯彻落实省、州、县人才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人才强镇”战略,突出重点,加强领导,加大人才引进、盘活、培养和使用的力度,全面促进产业人才为经济建设服务。把年富力壮、有思路、敢干事、会干事的中青年党员、致富带头人充实到村“两委”班子中来,推进村“两委”班子队伍实现年龄及文化结构的“一降一升”,全力打造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有战斗力的队伍。以第十一届村“两委”换届为契机,选优配村“两委”43名,其中致富能人9名,外出务工经商返乡人员8名,大学毕业生9名;45岁以下32名,高中(中专)学历以上34名。
三是抓环境保护强生态,凝聚绿色发展新动能。紧紧围绕“产业兴旺”不放松,按照“长短结合、多产共生”的发展模式,加快发展绿色经济,不断释放生态红利,推动精品水果、林下中药材、食用菌等特色产业初具规模。在革一村、大塘村建成食用菌大棚个、5万平方米,可发展茶树菇、香菇、草菇共万棒;在革一村建成黔晟中药育苗基地大棚9个、仓储加工房1栋,完成中药材种植总面积亩;依托革一资源禀赋优势积极发展畜牧产业,年林下养鸡年累计出栏8.8万羽,大型生猪养殖基地3个,年出栏2万头,全镇牛出栏0.1万头,羊出栏0.只;大力发展枇杷产业,拓展延伸枇杷产业链,打造台江县十里枇杷长廊,构建形成“一核两带三区四基地”产业发展格局。全年累计种植枇杷规模达到3万亩;实施稻田综合种养项目面积达.8亩,年产水稻.5吨、稻鱼75吨。
四是抓党建引领强组织,激发基层党建新活力。以换届为契机,加强镇村两级领导班子建设。严格落实村党组织书记备案管理和村“两委”成员联审制度,按照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突出“四好五强一正常”,选拔思想政治素质好、道德品行好、带富能力强、协调能力强,公道正派、廉洁自律,热心为群众服务的优秀人员进入“村两委”班子,整体提升镇村两级推动乡村振兴能力。按照“三升一降”要求,选优配强村“两委”“领头雁”,为助推乡村振兴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截止年1月8日,已全面完成村“两委”换届工作,选出新一届村“两委”成员43人,新调整党组织书记5名,全部实现“一肩挑”,其中女性主任1名,党组织书记(村委主任)平均年龄为37.2岁,均为45岁以下,高中(中专)以上学历,整体实现“三升一降”。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