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台江县融媒体中心的一名新闻工作者——李玳菂。
年3月,根据州委、州政府工作安排,发挥“文军”优势,助推榕江县按时打赢脱贫攻坚战。我积极响应州委、州政府的号召,主动向单位递交申请投身榕江县脱贫攻坚战场,经过单位领导的研究决定,同意选派我到榕江县脱贫攻坚一线工作。年3月,我荣幸参加“文军”队伍开赴榕江。 3月10日,来到榕江县融媒体中心报到,通过与榕江县融媒体中心的同仁们交流,熟悉新的工作环境,融入榕江融媒体中心这个大家庭,跟同行们一起携手迸进,积极讲好榕江县脱贫攻坚故事,传递榕江县脱贫攻坚好声音。
服从组织工作安排,以担当精神顺利的完成了组织交给我的采访任务。除了完成领导交办的任务外,我还主动与相关部门对接,主动策划一些脱贫攻坚的宣传报道,让榕江脱贫攻坚故事更精彩动人。 采写了台江县驻榕江帮扶工作队和榕江县脱贫攻坚相关稿件90余篇,其中,策划新闻24篇,“决战两江从榕出列”党委第一书记系列报道19篇。稿件被中央、省、州上级媒体采用,引起了好的反响。 期间,参与《今日榕江》报纸编辑19期,《榕江新闻》电视编辑16期,还参与该县文明城市创建、党建和社社联建等专题片拍摄和剪辑。 榕江县位于贵州省东南部,主要有苗族、侗族、水族等少数民族居多,是一个团结和谐的大家庭。 我制定了计划,加大对该县农业产业发展“八要素”找差距、补短板、强弱项的宣传;聚焦六大主导产业(即:百香果、蔬菜、中药材、食用菌、猪、鸡),做大规模,扩大生产,实现裂变式发展;大力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组织模式;强化宣传产销对接,延生产业链,提升农产品附加值,确保农业产业提质增效。 找准切入点后,便扑下身子、沉下心来,我经常深入田间地头、扶贫车间、工业园区、各部门以及各乡镇村寨进行采访。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化、真实记录榕江县脱贫攻坚一线先进典型、宝贵经验以及真情实感等,用心、用情、用力书写榕江脱贫攻坚一线动人的故事。 在黔东南州“文军扶贫”工作中,我始终把脱贫职责扛在肩上和战队奋勇前行。我走村串寨,深入田间地头,以原汁原味的群众语言诉民情,说变化,采写了带着露珠、冒着热气、沾着泥土芳香的,有思想、有筋骨、有温度的脱贫攻坚一线故事,为榕江县打赢脱贫攻坚战加油、鼓劲。
我采访过很多人,有驻村第一书记、网格员、帮扶干部、致富带头人、建档立卡贫困群众等等,但这些采访对象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每一个人都在脱贫攻坚的战场上逐梦奋进。 作为新闻工作者,要旗帜鲜明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在工作中,要依法依规开展相关工作。要把握大势,做到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要让主流媒体具有强大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形成网上网下同心圆,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让正能量更强劲、主旋律更高昂。 在“文军扶贫”工作中,我始终要求自己用真心付出,让更多的读者看到了榕江县脱贫攻坚一线的故事,让更多的人体悟到基层新闻工作者热爱人民、服务人民的为民情怀以及炽热的赤子之心。 同时,还要坚守初心,敢于担当使命,要勤快深入,增强“脚力”;要广大精微,增强“眼力”;要深思熟虑,增强“脑力”;要炼就妙笔,增强“笔力。用生动事例、感人话语,为决战脱贫攻坚擂鼓助威,为决胜全面小康汇聚起强大精神力量。
来源台江县融媒体中心
见习编辑梁珍情
编辑孙远铭
编审王璐瑶韦一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