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乡“花木兰”敢叫村寨换新颜
——记台江县残联派驻施洞镇芳寨村蹲点干部刘跃英
特约记者沈成卓
“杨夭全,你带队完成河坝白色垃圾清理;廖略荣,你们组负责街面卫生;杨花五,你们就负责……”见到刘跃英时,她正站在人群中间调兵遣将、分配任务,此时的她,俨然披上战甲的“花木兰”,巾帼不让须眉。时间回到年,“作为施洞的女儿,想着为家乡做点事”的刘跃英主动请缨,带队来到施洞镇芳寨村开展脱贫攻坚,“尽管家里还有八十多岁的老父亲需要照顾,就读高二的儿子需要陪伴。但是在脱贫攻坚关键期,组织有需要,我必须得去!”谈及当时,看似柔软的刘跃英眼光变得异常坚定。
刘跃英忙着整理工作资料
施洞镇芳寨村地处台江县东北部,坐落于清水江畔,位于施洞镇区核心地带,“村民生活条件相对还不错,但就是人居环境问题比较突出!”带队入村的第一天,目睹了村寨现状,一个打赢人居环境歼灭战的念头在刘跃英脑海悄然成型。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刘跃英充分认识到想要打赢人居环境歼灭战,发动群众、组织群众、依靠群众很关键,她从群众思想转变入手,借助网格员、帮扶干部入户宣传契机,通过召开村民代表会议、党员大会、院坝会等,对人居环境进行广泛深入地宣传,入脑入心,老百姓逐渐外化于行,从根本上获得了群众的支持。
刘跃英与贫困户交心谈心
“白天,我们各司其职,完成脱贫攻坚工作任务;晚饭后就一个小组一个小组地钻,哪里人多哪里钻,我凭借自己是本地人的优势主动找村民们拉家常,话脱贫,听取他们的想法,鼓励他们提意见,并用笔记本记录下来,拿回指挥所进行研判并形成工作意见,无论事情大小,也不管是贫困户还是非贫户,只要是群众所需,我们都及时帮他们解决,以心换心,群众渐渐对我们有了信心,从开始的冷漠排斥不配合,到有事主动找我们诉说了!”回忆起那段昼夜不息的探路攻坚岁月,刘跃英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刘跃英开院坝会宣传政策
群众的思想转过来了,工作就变得容易多了!刘跃英与指挥所、村两委商议后,先将村里的公益性岗位、低保户、贫困户编成卫生小分队,每周义务开展村寨卫生大扫除,落实考勤登记制度,每月公布一次考勤情况,根据出勤率给予物资奖励,积极推动人居环境整治常态化。与此同时,刘跃英意识到想要彻底扭转村容寨貌问题,日常保洁、每周义务大扫除是远远不够的,为此,她积极争取省市监局、县残联资金帮助,定期在村寨范围内开展人居环境大清理、大评比、大督查系列活动,数措并举,村民意识进一步提升,村容寨貌大为改观。村副主任刘大伍深深为刘跃英折服:“面对老百姓,她总是笑脸相迎,靠着一股苦口婆心的执着劲与村民沟通做好工作,把很多不可能都变成了可能!”
刘跃英组织人居环境整治
“村寨干净了,大家住着也舒坦,对我们的帮扶工作更认可了,甚至一些原来的钉子户也支持工作了!”切身感受变化的刘跃英倍感欣慰。走进芳寨村贫困户张引长家,家中物件摆放有序,室内外卫生干净整洁,很难将眼前的场景和两年前的杂乱无章联系起来,张引长一面招呼笔者坐下,一面念叨起她的帮扶干部、她的“好姊妹”刘跃英的好:“好、很好,对我好,经常来看我,和我聊天,还帮我解决困难,带着大家一起搞卫生,现在寨子里面干净多了,大家都喜欢她!”
走访贫困户时帮忙摘豆角
两年前,刘跃英第一次走访张引长,了解了她的实际情况后,深感张引长生活不易的同时,悉心开导,鼓励张引长一定要以更加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引导张引长先把自家收拾干净,申报项目为她改造了住房条件,落实了生活保障措施,积极争取了镇里的保洁员工作。如今,张引长生活条件获得了极大地提升和改善。“她的日子好了,我们的关系也更亲密了,就像姊妹一样,她可是挂念我很,有好吃的总是会第一时间想起我,因为她的房子就在指挥所的后面,经常从窗口给我递好东西过来!”刘跃英笑着说道。脱贫攻坚一个不能少,一个不能掉队!刘跃英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