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扶贫故事为你点灯照亮前行丨台江县

北京皮炎哪家医院好 http://baidianfeng.39.net/a_yufang/210612/9057338.html

疫情过后,春回大地,福满人间,四月的施洞镇偏寨村又迎来了脱贫致富的春天。我与同仁又一次出动,深入偏寨村一组看望贫困户们,架起了人民教师与贫困户之间的暖心桥,冲刺精准扶贫“最后一公里”。

我的扶贫对象是偏寨村一组张五降户,该户的家庭情况较为复杂,一共有6口人,分别为张五降妻子、女儿、弟弟及其两个女儿。弟弟为残疾,生活不能自理。其中,张五降女儿就读于施洞中学八年级,弟弟的大女儿就读于杭州经济开发区前沿科技专修学校(陈立群校长联谊的台江扶贫专班)。

依据年户主申请,村委综合评议,该户因残和因学致贫被评为贫困户。根据国家政策及上级精神,经过层层安排,年9月我被学校安排到偏寨村对张五降户进行帮扶。

人间自有真情在,三年来,一路风风雨雨,一路故事,一路温暖,一路幸福。

爱心卡,连心卡,明白卡,政策明白在心。为了加强贫困资助政策的落实,做到“户户知晓、家家了解、人人明白。”年以来,我随同扶贫伙伴深入自己帮扶的贫困户家,开展政策宣传和教育精准扶贫工作。

走访过程中,我详细同农户讲解了学校的扶贫政策“两免一补”。“两免”是指免课本费、免学杂费,“一补”,即贫困生生活补助费。

无数次的走访,为学校和家庭架起了一座爱心桥,加强了家校联系,促进了家庭教育的责任落实。

年以来,随着物价上涨,农户要做很大的思想斗争后才舍得花钱买肉。我通过走访得知,张五降家因为了供孩子上学,舍不得买肉吃,还时不时缺粮油。

当时正值施洞赶集,我第一时间驱车赶往施洞镇集市购买粮油一桶,便立即赶往张五降家。四月的施洞阴晴不定,我去集市时还是艳阳高照,回到偏寨村却下起倾盆大雨。

刚入农户家,我便把粮油交与张五降妻子,她连声拒绝推辞后收下了我小小的心意。

有了粮油,孩子们的饭菜变得十分可口。当天晚上,农户邀请我与整个家族的兄弟姐妹一起共进晚餐,这不仅是一顿简单的农家饭,更是我与农户之间的“连心饭”。从农户脸上洋溢出来的笑容可见,他们是多么的幸福!

为了进一步助力脱贫攻坚工作,我将真心实意融入到帮扶中。张五降家共有2个小孩读书,其中一名孩子就读于我当时任教的学校。我发挥自己教师的职业素养,除了宣传国家各种政策以外,还在学习上想方设法给予其女儿帮助,购买或找书店老板赞助一些学习资料,帮助其提高学习成绩。

一段时间后,孩子的成绩明显提高。看到她收获奖状的喜悦,仿佛一阵春风吹过,房檐下的野花也飘来了阵阵芳香。我会心一笑,想不到一些小小的鼓励却寄托着大大的能量,这段时间的付出是值得的!

年以来,家住县城的我,不是在学校上班,就是在扶贫的路上。两年多来,我几乎没有周末,没有暑寒假,对家人除了愧疚还是愧疚。上有70多岁的父母孤苦伶仃在老家生活,下有5岁和一岁不到的两个小孩由老婆边上班边带。

为了不亏欠家人太多,年8月,我参加了教育系统遴选考试,顺利考入台江县第一中学任教。离家近了,多多少少能够照顾家里了,但扶贫工作并没有因此而停滞,我仍然奔波在县城至偏寨村的路途上。

由于是在教育一线岗位上,不能脱离教学岗位,所以上级没有要求我们吃住在村,但要做到教学工作和扶贫工作两不误。而我刚来到新的单位,很多东西得慢慢去适应、去学习,再加上任九年级班主任,繁杂的事情是一堆接一堆,白天根本抽不出时间下村入户,大多数是利用周末或早晚开展扶贫工作。

有时候工作任务紧急,为了把工作落实得稳当些,我只能凌晨4点过起床,在晨雾里驱车行驶,赶往村里开展扶贫工作,然后迅速返回学校上课。有时候我利用晚上没有晚自习时下村入户,深夜11点回家是常有的事。回到家,家人早已进入梦乡,月上梢头,万物寂静。

就这样,几年来,我在台江至施洞这一段脱贫攻坚路上不知走了多少来回。因为去的次数多了,和农户也渐渐熟悉起来,老乡们见到我们下村走访,还邀约我们在家里喝茶、聊天、做客。有时我们临走时,他们还会一路拿着瓜果,一路追赶。

这是一段旅程,更是一段回忆。这一段路程,我收获了友爱、感恩和祝福。老乡们亲切地称呼我为“碟”(苗语译为哥哥),这一声称呼就像一股暖流,融化了我扶贫路上奔波劳累的心。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杨晓波整理

编辑胡耀元

编审尹长东李玲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jbzs/32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