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扶贫故事不忘扶贫初心牢记脱贫使命

北京扁平疣治疗好医院 http://m.39.net/pf/a_8812967.html

年3月,我积极响应党和国家脱贫攻坚政策的号召,来到台江县南宫镇拥党村驻村至今,因工作需要于年4月,任白帮小村村级脱贫攻坚指挥长、网格员。

刚进村时,我对村里的情况不够了解,经过一个多星期认真的入户走访调查,把基础工作做细做实,经过调查走访后,我对该村情况有了全面的了解和掌握。

白帮村现有户人,建档立卡贫困户56户人。我认真核对信息家庭人口信息、房屋情况、收入情况等,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每到一户我都用心与群众沟通交流。

帮助群众产业增收

现在帮扶的这三个村的老百姓对我的认可度非常高,无论走到哪里他们都待我如亲人一般亲切,用老百姓的话说:“小潘,你这个人太好了,把群众的事当成自己的事去做,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你没有架子,平易近人,你才真正是我们老百姓心中的好干部。”

我把群众对我的认可化成继续前进的工作动力,让我更加尽心尽力的去为群众办好事、做实事。

“喂,爸爸你什么时候才能回来看我,我都好久没有见到你了,我很想你。”

这是我儿子给许久未见的爸爸打来的电话,刚参加脱贫攻坚工作的时候他才8岁多,开展脱贫攻坚工作以来,我大部分时间都在村里,平时我不在家,就只有他一个人在家,他自己煮饭吃,自己睡觉,自己去上学。

他懂事得让人心疼,每次我离开家的时候,他总是依依不舍的看着我,不让我走,当我转身离开的那一瞬间,泪水和心酸涌上心头。

为村民宣传扶贫政策

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我忍受寂寞,远离父母孩子,把对亲人的思念化作工作的动力,积极主动联系群众。白天入户调查走访,晚上整理材料,加班到深夜一两点钟已经成为我的工作常态,记不清有多少个日日夜夜开展走访、调查,认真倾听困难群众的心声,及时掌握贫困群众的生活状态,结合贫困户实际情况,千方百计为贫困户寻找一条最切合实际的脱贫路子。

我深知只有发展产业扶贫才能使群众真正走上脱贫致富之路,为了寻找一条更能适合白帮村的发展路子,我多次组织村“两委”干部和各村民小组长开会讨论研究,我回单位把我的扶贫计划向单位的领导班子汇报,并取得了单位领导的大力支持,同时带领村两委村干部到县城各个单位、企业去争取扶贫资金,发展农村农业产业。

为群众解答疑惑

经过多方努力,先后成立了拥党大村及白帮、岩板等三个村的养蜂合作社,并建成60亩红花椒种植项目、50亩大蒜蒜苔种植基地,覆盖全村56户贫困户,解决困难群众就业人,为贫困户直接增收人均元以上,让农民群众在家门口就可以就业增收。在给老百姓增加收入的同时,也启发了老百姓的发展思维,把“扶贫先扶志”的思想灌输给老百姓,让他们知道要想致富,只有依靠自己勤劳的双手去创造。

经过日积月累的帮扶,随着加大扶贫资金的投入,因地制宜发展产业,逐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等各项帮扶措施落实落细落地。刚进村时整个村寨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脏、乱、差,没有一条像样的路,一到晚上整个寨子一片漆黑。

为了彻底改变村容村貌,经过多方联系协调资金,首先把整个村子的道路进行修整硬化,现在通往每家每户的路都是干净整洁的硬化水泥路,为整个拥党大村装上了盏太阳能路灯,分别在各小村修建停车场、篮球场、斗牛场、公共厕所等硬件设施,还为三个村添置了80余张餐桌和多根板凳作为村里的活动专用物资。

为群众抢收稻谷

现在每到傍晚整个村庄灯火明亮,让老百姓有了休闲娱乐的去处,群众干完了一天的活路,吃完晚饭,就到村里的活动室、蓝球场去聊天娱乐,整个村子一片热闹,充满了朝气蓬勃的景象,也从根本上改变了村民们的生活居住环境。我相信在拥党大村全体脱贫攻坚扶贫帮扶干部及全村人民群众的共同努力下,拥党村离小康社会的目标越来越近。

潘进平,年10月出生,中共党员,现任台江县统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杨晓波 整理

编辑黄昕蕊

编审尹长东李玲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jbzs/49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