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贵州台江县农信联社信贷支持银饰匠人敲出

能治愈白癜风 http://pf.39.net/bdfyy/bjzkbdfyy/190321/6983144.html
雷公山下,炊烟袅袅。清晨,在鸡鸣犬吠的交织声中,一座座吊脚楼里陆续传来叮叮咚咚的敲打声,一声声、一阵阵,格外淳厚,十分清脆。这个小村庄便是贵州省台江县排羊乡九摆村,它被誉为“银饰艺术之乡”,同时也是“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九摆村是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有名的银饰产地,以前该村几乎家家户户都是银饰加工作坊,随着时代变迁,如今仍有四五十户在坚持做银饰加工,熊朝枢便是其中有名的银匠之一。他用手中的小锤和心中的热爱,传承着银饰锻造手艺。熊朝枢是土生土长的九摆村人,生于“银匠世家”,幼年时就曾跟随父亲走南闯北,到各地做银匠活,从小耳濡目染再加上踏实勤奋,少年时,他就已经娴熟掌握了苗族银器传统锻制方法。年,熊朝枢开始从事银饰加工,这一干就是20多年。苗族银饰制作工艺非常复杂,经过碎银的熔化、铸胚、打叶出条、压大型、上胶版、錾花、焊接、抛光、装饰上翠点蓝等十多道工序才能完成,每一次捶打都凝聚工匠人的心血,没有千百次的捶打与巧夺天工的手法,是无法做出精美作品的。

熊朝枢踏实肯干,少年时游方匠人的经历,让他见识到其他地区的银饰制作工艺,他取长补短,在传统的锻造工艺上不断融入新创意,一件件龙项圈、银帽子、银凤凰、簪子……在他手中新鲜出炉。

然而,他的创业之路也并非一帆风顺。银饰加工锻造,需要采购银子,银价受市场影响,价格有高有低。银价上涨时,银匠们购买原料,就需要更多资金。虽然熊朝枢家底殷实,但很多钱都压在货品上,当有大订单时,周转资金还是会紧张。年,熊朝枢就接到一笔大单,家中库存的银子不够,流动资金又紧张,去哪里找资金购买银子呢?正当他一筹莫展之际,台江县农信联社客户经理主动上门,为他建档评级,向其发放了一笔1万元的贷款。拿到贷款资金后,他订购银子,挑灯夜战,最终成功交货。后来,每当他有资金困难的时候,他便向台江县农信联社寻求帮助,先后获得了8万余元的信贷资金支持。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为了把苗族银饰锻制技艺发扬光大,年4月,熊朝枢把银饰加工坊搬到了海南。虽远在海南,但缺乏流动资金时,他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家乡的农信社。年11月,他在海南接到了一笔较大的订单,由于流动资金不足,他又向台江县农信联社贷款6万元……多年来,每当他有资金需求时,台江县农信联社必会鼎力相助,助他做大做强。从事银饰加工多年,熊朝枢也有了丰厚的积蓄和资产,老家的旧房子翻新后建成了一座美丽的四合院,他也成了村里“先富起来”的那部分人。为带动更多人致富,年3月,熊朝枢响应国家“返乡创业”号召,把加工坊从海南搬回九摆村,并免费教授学徒,传承发扬苗族文化。近年来,机器加工的工业银饰大量涌入市场,传统银饰制作面临挑战,越来越多的银匠放弃手艺远走他乡。然而,熊朝枢一家仍坚守手工、纯银制作,坚持使用民族传统纹样,传承传统技艺。他说,“以前从事银饰加工是为了生存,如今依然坚持做银饰加工,是因为情怀,是因为文化传承。”苦尽甘来春满园。经过20多年的努力,熊朝枢锻制完成的《银手镯》《苗族头饰》《福寿延年》等多件作品获得了县级、州级、省级、国家级奖项。年,他的《银手镯》荣获国家专利证书,他本人也成为名副其实的“苗山匠人”。“下一步,我将不断创新传统的手工锻制技艺,把苗族文化传承下去。同时,我也会利用网络直播等形式,让更多人接触到苗族文化。”面对未来,熊朝枢充满信心。他也正动员村里的几十户加工坊“抱团取暖”,成立银饰协会,一起将苗族文化传承下去。截至目前,台江县农信联社已向排羊乡九摆村发放了多万元的信贷资金支持该村发展银饰产业。小小银锤,敲响了九摆村银匠人的幸福人生;银丝万缕编织出了乡村振兴图。转自: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报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jbzs/5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