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百亩的土地,滋养着上千人的小村庄,独特的气候,繁育了苗家众多的原生态食材,台江县老屯乡长滩村人用巧手烹饪美食,把农家乐产业越做越大,厨房的锅碗瓢盆成为村里新的旋律。
游客给迎宾的村民展示刚拍摄的照片(钱仕豪摄)
“我们村的农家乐在十多年前,就开始陆陆续续做了几家,但是因市场等各方面原因没能坚持下来。”张银花回忆多年前场景。
年以来,随着长滩村旅游设施的完善和政府的一系列乡村旅游营销机制的扶持,长滩村农家乐依托姊妹节、独木龙舟节、国家法定节假日等,做好游客接待,全村农家乐年营业额达多万元。
苗家长桌宴
过去,长滩村做农家乐的都是几个手艺较好的妇女在经营,相互之间没有协作,单打独斗,接不了大团,游客虽多,但往往每家都难单独接待完,客人外流现象严重,村两委十分着急。
为解决这个问题,长滩村把农家乐整合成为长滩农文旅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的餐饮部,所有资源整合,做成农家乐振兴产业体,实行抱团发展机制,餐标,食材标准都进行统一,运行了一年,农家乐产业体营业额比过去翻了两番,参与农户达到35户,潘通珍等11户通过农家乐脱了贫。
美丽的长滩村田园
面对经营日益火爆起来的农家乐产业体,长滩村农家乐进一步规范管理机制,建立村集体、产业体、合作社成员、餐饮部四种利益分配方式。
在农家乐运营销售利润中,以经营的合作社成员为主要的利益分配主体。农家乐产业体以接待桌数为利益分配单位,农家乐接待中,由政府、村集体引进的消费群体,经营的产业体成员,按每桌10元的标准提取村集体积累资金,长桌宴村集体收取50元的卫生费和每桌1元的场地费。为了保证产业体正常运行管理,产业体统一销售农家乐,每桌提取3元作为产业体管理费用。产业体成员在日常经营中,以农户作为雇工对象。这样一来,农家乐的营业与全村所有的人的利益都有了关联,全村人都主动维护村寨的环境。
长滩村苗族姑娘用美酒迎接宾客(钱仕豪摄)
农家乐的火爆,带动了长滩村多种业态的兴旺。曾经无人问津的野菜,成了餐饮美食,3户合作农户成了农家乐野菜的供应主体,年收入增加0多元。荒废的多年土地做成摘菜体验园,带动6户村民增收。过去的老灶台,成为亲子游客的乐园。稻花鱼、老腊肉、苗家腌鱼、腌肉、酸汤鱼、老母鸡、食草鹅等成游客必购产品。民宿改造也成了悄然走俏,8户村民全一年净收益达到00多元,户脱贫户年分红元。
熊庆来姜郦芸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钱仕豪
编辑石含开
编审沈安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