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同步刊发于年12月22日《贵州日报》
黔东南州高度重视教育发展,始终坚持把教育摆在全局和战略高度,构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共同育人机制,形成“分级管理、地方为主、政府统筹、社会参与”的多元办学格局,实现黔东南州职业教育奋起“职”追。
搭好四梁八柱构建专业品牌
年,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出台了《黔东南州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着力构建“一区域、两带动、七支撑”空间布局,以及“一县(市)一特”“一校一专”的专业品牌格局,为黔东南职业教育再出发奠定良好的基础。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黔东南州始终坚持把职业教育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来抓。
年黔东南州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比赛现场
作为黔东南州府所在地,凯里市在推进全州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上积极参与,充分发挥“排头兵”作用。
“下延上升、左联右通”职业教育发展思路,为深化职业教育综合改革,探索“校政、校企、校校”深度合作办学模式,构建学生多元成才渠道,推动职业教育内涵发展,提升中职教育吸引力提供新思路。
长期以来,重普通教育,轻职业教育的观念较为普遍,职业学校招生难问题突出。
为了更好解决招生难问题,凯里市教科局和职业院校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等媒体和技能大赛等活动,大力宣传就读职业学校的优惠政策和升学渠道,营造职业教育发展的良好社会氛围,增强学生和家长选择中等职业教育的自信心与积极性。
学历技能并举开启多元格局
“如今我每个月工资平均在元左右,这是我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曾就读于天柱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杨武治,自幼和奶奶相依为命,家庭的贫困让他无法继续完成高中学业,选择就读了中职。
年上半年杨武治参加了杭州市中华职教社举办的“温暖工程”星火计划电梯班的培训,通过3个月培训,考核合格,正式加入西奥,成为西奥电梯班的一名员工。一年后,晋升为班组长,多劳多得,杨武治月工资最高一次拿到了2.6万元。现在平均每个月工资元左右,工作量大的时候月工资达到近万元。
杨武治说,如今自己不但有中专文凭,更重要的是自己还掌握一门技术,相信只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日子就一定越来越好。
近年来,黔东南州在保持普职比大体相当的前提下,引导有就读职业院校意愿的初中毕业生全部就读中职学校。
志愿服务活动走进社区
实施11所中职学校“强基”工程、台江县中等职业学校高质量发展项目和黔东南工业学校(黔东南技师学院)新校区建设项目,稳定中职办学规模。实施贵州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新校区建设,推动黔东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和贵州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双高计划”,推动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大力实施职业技能学历双提升工程,畅通劳动者继续教育学习的路径,通过职业教育让相关人员提升文化素养、学得一技之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增强服务乡村振兴战略能力,实现“人人职教、个个就业、家家致富”。
目前,黔东南州有中等职业学校20所,省级示范学校3所,国家级重点职校2所;省级中职强基工程项目学校11所。已形成以公办职业学校为骨干、民办职业学校为补充,中职、高职专科,职业本科学历教育与短期培训并存的多门类、多层次的职业教育办学格局。
聚焦“五项工作”
精准齐头并进
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要抓住“育人质量”这个“牛鼻子”。黔东南州教育局在职业教育宣传、教师培训、规范办学行为、东西部协作和校企合作五项工作精准发力。
积极开展职业教育宣传,为职业教育“正名”。
通过开展职业教育活动周、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等职业教育活动,引导全社会把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摆在同等重要的地位,真正让更多学生和家长认同职业教育,营造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环境。
“从年起,我们已经连续举办十届全州中等职业学校技能大赛,将技能训练和参加技能大赛作为提高学生专业技能的有效途径和就业推广的良好渠道,让每一位学生和每一位老师都有参加竞赛的经历,从而达到以赛促教、以赛促改的目的。”黔东南州教育局有关负责人说。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关键要靠师资保障。
黔东南州通过“请进来、送出去”的方式,选派一大批骨干教师到优质学校开展交流、跟岗,邀请州外名师来支教,提高职教师资队伍政治素质和专业素养,真正打造一支“水平高、用得上、教得好”的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同时支持民间艺人、能工巧匠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进校兼职任教,建立一支高水平兼职教师队伍。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黔东南州始终坚持专项治理与全面管理相结合,着力推动各职业院校进一步更新管理理念、健全制度标准、创新运行机制、改进方法手段,完善治理结构,提升治理能力,建立规范办学行为长效工作机制,加快构建现代职业学校制度。
深入实施“阳光招生”,落实中等职业学校办学资质年检制度和职业院校办学质量年报制度,及时注册和维护中职学生学籍信息,规范学生顶岗实习工作,真正做到全流程、全方位、全覆盖……严格规范中等职业学校办学行为。
聚焦东西部合作,坚持职业教育“引进来”。
抢抓杭州市、佛山市对口帮扶黔东南州的历史机遇,加强“杭黔”“粤黔”两地职业学校在学生联合培养、优质资源共享、教师结对培养等方面开展深入合作,依托杭州市优质职业教育资源培养一批实用性专业技术人才。
坚持多元办学,多样态合作,在校企合作上“深加工”。
据悉,黔东南州与杭州市中华职业教育社合作,组织开展温暖工程“星火计划”特种(紧缺)技能型人才同心班精准扶贫项目。通过到杭州职业技术学院和企业进行电梯专业技术人才培训,强化技能培训,帮助学生掌握一技之长,为学生就业打下基础。
从年起,已选派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赴杭州市优质中职学校就读,杭州给予每名学生元/年的补助,在为学生提供优质的职业教育资源的同时,解决学生的后顾之忧。
黔东南州始终坚持职业教育与生产实际相结合、学校教育与企业培育相结合,深化校企合作,积极推动产教融合、校企一体化办学模式,下好、下活职业教育“一盘棋”,努力把职业教育打造成当地一张亮丽的名片。
图片黔东南州教育局提供
通讯员吴常显洪兵赵建玲龙运华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吴悦月潘国虎
编辑侯帮虎
编审李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