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年前,浙江第一个党组织在这里成立,今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朱丽珍通讯员倪珏敏

99年前,上海地委兼江浙区委在杭州老城区的皮市巷3号组织成立了浙江省第一个党组织——中共杭州小组。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周年,浙江省举行“守好‘红色根脉’,打造‘重要窗口’”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今天第五场发布会就在小营巷57号红巷生活馆举行。

发布会上,来自不同行业的6位党员代表,分享各自奋斗历程,而从他们身上,我们也找到了守好“红色根脉”的关键词。

●关键词:扶志

人物名片:陈立群

年11月出生,从教近40年,担任中学校长34年。

年在杭州长河高中创办浙江省首届“宏志班”,改变了一批寒门学子的命运。

年,他从杭州学军中学校长岗位退休后,远赴贵州黔东南贫困地区义务支教,任贵州省台江县民族中学校长。4年下来,把2多名苗族孩子送进了本科院校。

他的故事:

大山深处的孩子们,要如何实现梦想?在陈立群看来,最重要的是斗志。扶贫先扶志,扶贫先扶智,用知识来改变命运。

在台江县民族中学,陈校长通过营造立志氛围,举行立志仪式,讲述历史故事等一系列活动,来激发孩子们的斗志。

“我们有立志日,校园内开辟了志向林。每个学生在小纸条上写下高考目标和人生目标,以班级为单位,装在玻璃瓶里,把它埋在树根,这棵树成了班级志向树,一棵一棵的志向树就形成了一片志向林。”在今天的见面会上,陈校长还分享了一名学生的经历。

“她在高三的时候跟班主任说,乡里的孩子在中考、高考中,英语学科吃亏太多。如果考上大学,她一定要学英语,将来回乡教英语。”陈校长说,这名学生最终考上了大学,现在是贵州师范大学英语系大三的一名学生,“她的志向、梦想,特别不简单,不是一种个人的奋斗,而是体现出了一份情怀、一份责任、一份担当。”

在民族中学,陈校长来了之后,孩子们的变化还体现在方方面面。“以前他们填志愿,基本都在贵州省内,年考上大学的学生,分布到了全国20个省、市、自治区,这一点比高考数据还让人欣慰。”

在大山深处几年,陈校长觉得自己给孩子们带去的最大财富,是孩子们的信心增强,愿景提升,当地尊师重教、耕读传家的良好民风,基本形成。

●关键词:服务

人物名片:孔胜东

年9月出生,杭州公交集团28路公交车司机。从年3月5日开始,连续35年,每周六晚上7点到10点,在杭州市区中山北路与屏风街的十字路口,为市民义务修理自行车。

他的故事:

年,孔胜东22周岁,积极响应团省委倡议,用自己的一技之长,开始免费修车。他的出发点很简单,自己有过亲身体会,轮胎破了,晚上没有人修理,而不少工人,白天上班,晚上才有时间来修车。

于是,从年3月5日以来,每个星期六晚上7:00~10:00,他都会出现在中山北路与屏风街的十字路口,免费义务修理自行车。

35年来,不管大年初一、国庆五一,或者是父母妻儿的生日,哪怕结婚第二天,他也照常出摊。而这些时间,每一分每一秒,都是他的下班时间。

“35年来,唯一改变的就是从‘共青团员义务修车点’,改为了‘共产党员义务修车点’,现在改为了‘公交孔胜东学雷锋志愿者服务队’。”35年来,孔胜东成了家,有了孩子,工作越来越忙,“但修车的承诺没有变。”

孔胜东坦言,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他的心愿是开一辈子公交车,做一辈子志愿者。“公交车有起点和终点,但为人民服务只有起点,没有终点。”而这也是他永远不变的初心。

●关键词:初心

人物名片:郝龙清

年8月出生,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是一名参加过国内孟良崮、济南、淮海、渡江、上海等重大战役和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战争,多次立功受奖的老兵。

年选入空军航校,经培训成为飞行员,荣获一级驾驶技术能手、一级轰炸能手、一级射击能手。

年加入浙江省新四军历史研究会宣讲团。

他的故事:

这是一名经历过的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的老兵,93岁的他,胸前挂满军功章,腰背笔挺,充满着精气神。

自我介绍时,郝爷爷用一句“兢兢业业地完成组织上交给我的任务”,总结了自己的一生,“不是立功,就是授奖”,也是对他付出的肯定。

回忆起抗战岁月,最让郝爷爷刻骨铭心的,就是抗美援朝战争。“我们打赢这场战争非常艰难,非常不易,我觉得我们党、我们这支军队非常英勇,非常光荣,在朝鲜战争中我们所吃的苦,现在人很难想象。”郝爷爷说,如果这场战争发生了,中国不去应对,“中国绝对没有今天,我可以说中国不安宁、东亚无和平。”

●关键词:奉献

人物名片:林乐清

年5月出生,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曾担任杭州市第一批援汉医疗队队长、临时党支部书记。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爆发、武汉告急,他带队大年初一火速驰援。

在武汉期间,他和队员们创造了浙江省援鄂医疗队“四个最”——时间最长、工作量最大、收治重症危重症患者最多、出院人数最多。

他的故事:

说起林乐清,绕不开的是年初的那段经历。

这段黑色记忆,是他不愿意回忆的过往,因为真的太难。

作为第一批医疗队队长,大年三十晚上接到通知,大年初一出发,不仅缺乏心理准备,也缺少各种经验。

到了武汉,面临的困难,超乎他的想象。

“病人特别多,不光是滞留在外面的病人,还有很多被感染的医护人员。”刚过去的那段时间,就碰到白天还在交接班,晚上就发病住院的同行,“可想而知那时大家压力有多大。”

此外,当时各种抢救设施都很紧张,“床位、防控物资,甚至有一段时间,连中心供氧都紧张,更不用说一些特别重要的抢救设备了。”但就是这样困难的条件上,大家迎难而上,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我们竭尽全力不放过任何一丝机会,就是希望给病人争取能够活下去的机会。”

在疾病面前,人类显得很脆弱,但又很勇敢。

脆弱的是,有人离去,而勇敢的是,在他们弥留之际,会在纸条上写下,将遗体捐献国家的遗愿。

“那时候我才真正明白,武汉是座英雄的城市,这句话真正的意义。”林乐清和队员做好了最坏的打算,很多人一样写好了遗言,但就是在这种向死而生的意志支撑下,一批批同道驰援,医院开设,真正实现了应收尽收、应治尽治,最终迎来了胜利。

●关键词:创新

人物名片:季红丽

年12月出生,博士。作为健培科技公司创始人兼技术总监,致力于医疗大数据挖掘和人工智能技术的研究。团队打造的国内首款医疗人工智能诊断产品——啄医生,实现了对医学影像疾病进行定性、定位、定量的智能诊断。

她的故事:

作为人工智能专家,季红丽不仅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sstx/42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