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龙舟独竹漂射弩贵州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

去哪里治白癜风好 https://jbk.familydoctor.com.cn/bjbdfyy/

河南商报记者郑超文/图

9月9日,第十一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组委会在郑州举行新闻发布会,对贵州代表团筹备参赛情况及贵州民族事业发展情况进行了说明。

贵州代表团共人,自今年三月起开始备战

贵州地处中低纬度,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享有“中国避暑之都”之美誉。优良的生态环境和独特的地理条件,为山地户外运动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贵州拥有55个民族,其中18个为世居民族,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丰富多彩,源远流长,射弩、独竹漂、陀螺、龙舟等特色民族体育项目,深受各族群众喜爱。

贵州代表团副团长,贵州省委统战部副部长、贵州省民宗委主任石松江介绍,贵州代表团总规模为人,其中运动员、教练员、领队共计人,“参赛运动员主要由苗族、布依族、侗族、土家族等全省14个世居民族组成,他们分别来自6个市州、3所高等院校,涵盖了农民、学生、教师、干部职工等,充分体现了大众体育、全民健身的体育发展理念。”

为做好本次运动会的备战工作,贵州按照发挥优势、突出特色的原则,在去年成功举办第九届全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的基础上,精选了龙舟、独竹漂、射弩、陀螺等14个大项91个小项竞赛项目和10个表演项目作为参赛项目,并从今年3月份开始近半年的备战训练。

拉动旅游、提供就业……民族传统体育助力脱贫攻坚

近年来,贵州民族自治地方贫困人口从.1万人减少到87.86万,贫困发生率从31.8%下降到5.58%,全省民族地区脱贫攻坚成果丰硕。贵州代表团秘书长,贵州省民宗委副主任徐佑刚表示,民族传统体育在这其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主要表现为“三个助力”。

一是助力健康扶贫。坚持每四年举办一次全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积极举办全国、全省民族体育单项赛事,广泛开展省内外的民族体育交流,稳步推进全省少数民族体育基地建设,大力实施民族体育进校园等举措,充分发挥了民族体育在促进人民群众身心健康中的积极作用。通过向广大群众推广民族体育项目,为各族群众提供了更多的运动健身选择,有利于推动“健康贵州”建设,补齐全民健康短板,全面提升各族群众身体素质和生活质量,切实增强各族群众的获得感,为全省“健康扶贫”贡献力量。

二是助力文化产业与就业。例如,端午节龙舟赛已成为贵州省多地拉动旅游经济的重要文化名片;龙舟竞赛成为黔东南州凯里市下司镇少数民族群众的重要就业门路;黔东南州台江县民族体育器材厂已成为高脚、板鞋等器材的全国主要供货商之一,带动了当地群众就业增收;民族体育表演项目“滚山珠”,成为毕节市部分民间艺术团体开展商业演出的主要内容等。

三是助力旅游产业快速发展。目前,独竹漂已成为赤水市大同古镇景区的独特表演节目,花样陀螺、猴面鼓表演成为荔波县部分景区深受游客喜爱的旅游项目。

(编辑吉倩倩)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sstx/47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