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扶贫故事从城里人变成村里人

我叫李美龙,是台江县税务局监察室一名年过五旬的老干部。年9月,我主动请缨前往方召镇基甲村驻村帮扶,但领导考虑到我年级偏大,在单位又是独挡一面的业务能手,委婉地拒绝了我的请求。

虽然我的年龄偏大,但我是一名党员,而且是从农村出来的基层干部,不仅熟悉农村工作,还精通苗话,我认为自己很适合到脱贫攻坚一线工作,于是我再次向组织申请。

考虑到我的实际情况和决心,组织同意了我的请求。回家简单收拾了一下行装,我便一个人来到基甲村进行工作交接。

基甲村是个大村,各个小村寨比较分散,步行不便于开展工作。为了尽快熟悉村集体和贫困户的情况,我就自己买了一辆二手摩托车走村串寨。

不熟悉情况,我便拉着村干部一同入户了解情况;没有住的地方,我就在村里租了房子,自己做饭,节约时间。一年多来,多个日日夜夜,我从“城里人”变成“村里人”,口头禅从“我们税务局”变成了“我们基甲村”,把自己当成村里的一份子。

由于基甲村群众思想落后,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基本上是守着青山过穷日子。到基甲村后,我把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当成头等大事。改变落后面貌除了要在解放村民思想、提升村民素质等“软实力”上想办法,还要尊重群众意愿,在利用原有产业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农业产业。

为了扩大农业产业,我积极向单位领导汇报,帮助基甲村贫困户发展朝天椒和油茶种植,并争取到单位帮扶资金29元,修建活动室资助元,联系协调企业赞助帮扶资金约1元。

如今,村里的农业产业逐渐成规模,村民们的收入逐渐增加,一栋栋四五层的砖房也不断矗立起来,甚至还有村民买了小轿车在干净整洁的村主干道上穿梭往来。基甲村这个村庄,正在焕发生机。

时光荏苒,一年多的驻村帮扶工作让我真切地体会到:只有全身心投入,才能把事情干好;只有真帮实干,才能拔掉穷根。今后,我将持续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sstx/51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