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砺扬帆正当时,明日梅花分外香。
走进台江县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方黎湾社区,这里各个商铺、超市、扶贫车间有条不紊地经营着,来来往往的居民住户和逛街的人们好不热闹,小区里一棵棵桂花树,一盏盏太阳能路灯有序地规划在道路、篮球场、广场各处,社区服务中心社保、医保、就业、综合咨询等窗口一应俱全,到处洋溢着繁华和谐的景象。笔者感受到的不仅是小区居民生活的便利和生活质量的提高,更有台江县委、县政府落实易地扶贫搬迁决策部署的坚决。
方黎湾社区全景
一次深刻的思想解放:跳出迁出地回看迁出地
搬迁到社区居住的居民,之前都是居住在地处“八山半水半分田”的村寨、交通条件差、产业基础极其薄弱的地方,去了之后只叹“敢问路在何方?”年以来,台江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强化顶层设计,精准实施政策,有效推进落实。
“以前住红寨(迁出地)的时候,半夜小孩子发烧,离乡政府远,离县城也远,还不通车,那真是叫天天不应的,现在到这里住,什么都有,回想到红寨买包盐巴都没有地方。”方黎湾社区居民王安斌感叹和分析:“我们那地方,很多人就是放不下那几分田几分土。”
方黎湾社区开展“巾帼心向党”文娱活动
如今,通过正面宣传引导,为群众算好“搬迁账”等方式,引导群众从旁观者或者城里人的角度看待搬迁进城,使群众的思想观念跳出“一线天”,俯瞰“峡谷”之小,摆脱思想束缚,进城集中安置。目前方黎湾社区共安置移民户人,现在社区的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高,社区综合治理能力不断攀升,“五个体系建设”不断完善,居民幸福指数步步高升,该社区所在区位更是成为台江县城最繁华、最热闹的地段。
“以前办事都要跑好几里甚至十多里路,才能到乡政府办事,现在到楼下就能办理好。”方黎湾社区居民吴千雄告诉笔者。
一次思想观念的转变,为搬迁到方黎湾社区的贫困户走上了脱贫致富的“快车道”。
一系列服务保障措施:体系建设描绘民生蓝图
思想包袱放下后,争相申请易地扶贫搬迁的贫困户也就越来越多,方黎湾社区一下就热闹了起来。
台江决策者深刻认识到,作为一个新成立的社区,公共服务、培训就业服务、文化服务、社区治理和基层党建体系,如果不完善,那么易地扶贫搬迁的“后半篇文章”是无法写好的。
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服务上,既要“全覆盖”服务,更要“找关键”。社区积极主动作为,健全和完善服务体系,以前所未有的大服务,覆盖所有搬迁住户,找准并培养示范带头作用强的党员,参与到服务体系建设中来,在后续扶持工作中大显身手。
在移民安置点设立便民超市,为搬迁群众提供质优价廉日常生活用品。引进物业管理公司,承担社区管理和服务工作。结对帮扶干部及时为搬迁群众提供致富信息、科技知识及实用技术服务,强化公共服务保障。大力推行“十户一体”“五老调解”等经验做法,发挥好综治中心室、调解室作用,开展传统美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宣传实践活动,建立完善居民公约,调动安置点社区各类组织和党员群众共同参与社区治理工作,共同营造美好生活环境,推进社区治理……易地扶贫搬迁“五个体系”建设不断完善,各项效能作用初显成效。
社区搬迁居民到方兴科技扶贫车间就业
社区共开发扶贫专岗89个,开展厨师、家政服务、刺绣、电工、挖机等技能培训人次,协调余杭、肇庆、贵州台江经济开发区等地用工企业家,共21批次为移民户提供推荐余个就业岗位。目前,有7个扶贫车间入驻社区,提供岗位多个,累计解决搬迁劳动力就业多人。
“现在每天我上班时到门口岗亭守守卡,不上班的时候可以到老年活动室下下棋聊聊天,晚上还可以到广场看年轻人跳舞”社区搬迁户的保安张启和老人笑着说。
一份沉甸的暖心答卷:“这日子一天更比一天好!”
围绕教育、健康、社会保障及综合服务等,积极完善配套设施建设,社区依托台江三幼、桃赖小学、三中、职中、民中等学校切实解决社区名学生就近就读,个搬迁人口全部参加医疗保险……
这一系列沉甸甸的数据,生动体现了方黎湾对后续扶持工作的明显成效,让住在大山深处的贫困人口,走上了一条能致富的康庄大道。
“我原来到寨子,虽然有一把子力气,但是很少接到活路做,我现在到这里住了之后,做工门路多了,随便就能在附近找到活路,比之前在寨子里好多了。”社区居民邰正昌告诉笔者。
社区搬迁居民开展厨师培训
“当然好多了!现在有医生定期在小区免费帮检查身体,还有我老者的低保转过来之后比以前还多了,但是靠这点钱是无法维持生计的,我也还要努力干活赚钱,让我仔将来跟别人一样上大学。”旁边一个叫吴光恒的中年男子站起来兴冲冲地说道。
在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上,方黎湾社区始终聚焦“五个体系建设”,围绕教育、医疗、就业等居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