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江县施洞镇旧州大坝菜苔正当鲜产业结构调

2月23日,施洞镇旧州大坝红菜苔种植基地,贫困户杨么送正忙着采摘红菜苔。

“我是大年初十来到这里开始打菜苔的,一天能打多斤,虽然收入不算太多,但是疫情期间去哪里都是给国家添麻烦,在家门口干活,赚点生活补贴挺好的。”杨么送笑着说道。   年12月,秋收后的旧州大坝进入了“冬眠期”,为充分利用旧州大坝,实现变“废”为“宝”,施洞镇积极与贵州哈耘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对接,采取“公司+合作社+贫困户”模式发展红菜苔蔬菜种植项目,公司提供菜籽、地膜,合作社组织村民种植,再由公司统一按市场价回购,短短2个月的时间,红菜苔迎来了大丰收。

“我们通过村级合作社承接种植,组织村民15人,主要是有劳动力的建档贫困户,每人每天80元酬劳,10天的时间完成了大坝45亩的红菜苔种植。月初采摘主菜苔,当天摘了多斤,很快销售一空。中旬,我们迎来了第2次采摘,大概有多斤,三天后又进行了第3次采摘,大概有差不多斤的样子,今天又到了采摘的时间!”旧州村主任吴国文一面忙着整理采摘的新鲜红菜苔一面介绍道。

红菜苔,又名紫菜苔、红油菜苔,富含钙、铁、胡萝卜素等营养成分,可烹可煮、可炝可炒,吃法多样,颇受广大人民群众青睐,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   根据吴国文介绍,旧州红菜苔上市时间正值疫情防控关键期,交通管制,公司未能第一时间运输,主要通过政府食堂采购和村民购买的内销方式解决红菜苔滞销的问题。交通管控解除后,公司第一时间安排了车辆调运。截至目前,旧州红菜苔已完成销售近斤,价格稳定在1.2元/斤,前景颇为可观。   旧州大坝占地亩,是施洞少有的连片坝区,历来以传统的水稻、玉米种植为主。近年来,伴随着外出务工热潮的兴起,村寨年轻人纷纷外出务工,留守家中的村民已经很难完成耕作,旧州村按照“三变”改革要求,通过土地流转的形式积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红菜苔种植便是一次成功的尝试。   “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收官之年,这些年在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旧州村完成了建档立卡贫困户51户人的减贫‘清零’任务,‘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短板全面补齐,接下来是如何巩固脱贫成效的问题,我们通过积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给群众带来真正看得见的实惠,确保真脱贫、脱真贫、脱贫真,脱贫成效经得住历史和人民的检验!”施洞镇党委委员、副镇长、旧州村脱贫攻坚指挥长李安凤如是说。   据悉,旧州将在此次成功尝试的基础上,持续推进坝区产业结构调整,严格按照“一减四增”要求,全面完成低效作物调减任务,计划种植蓝靛亩。   年,施洞镇采取“政府购苗、农户种植、公司保底回购”的方式与贵州辉丰科技生态有限公司开展蓝靛项目订单式合作,发展蓝靛亩,亩产至0斤,公司按0.72元/斤进行回购,确保农户每亩蓝靛保底收入至少元。与此同时,施洞作为苗族地区,民族服饰对染料的需求量大,市场供不应求,不少农户自产自销,将蓝靛提纯制成染料,价格瞬间翻倍。年,施洞镇将追加蓝靛种植亩,重点对产业结构调整地区进行投放,旧州大坝便是其中之一,通过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式确保农户收入有保障。

通讯员沈成卓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杨晓波

编审杨嘉浩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sszl/231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