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探索东方迪斯科的故乡,那就是反排苗寨,

导语:大家好呀,今天小编要给大家介绍的是反排苗寨。在素有“苗疆腹地”和“天下苗族第一县”之美称的黔东南州台江县,有一个闻名海内外的古老村落,“东方迪斯科”的故乡——反排苗寨。

因为工作的关系,我多次带客人到反排参观木鼓舞、鼓藏节和进行民族文化调查研究,对这里

的山水和民族民间文化艺术情有独钟,每一次的去来都有新的收获。反排是苗语的音译,意为居住在高山上的村寨。

在县城东南面,离县城二十多公里,全村依山建在两山夹溪的山洼里,吊脚木楼掩映在绿树翠竹之中,一条小溪穿寨而过,流水淙淙,给人一种特別古朴、宁静、安详和温馨的感觉。村寨的中间和寨脚的溪沟上,建有三座风雨桥,桥上建有盖杉木皮的桥亭,中为过道,两侧为长廊坐凳。

风雨桥既是村寨与外界发生联系的必经之路,又是供人们休息纳凉和老一辈向年轻人传授本民族文化以及生产生活技能的场所,同时还有一层含义是连接龙脉,点缀风水,保护村寨。所以,每年敬桥节的时候,家家户户都到桥上用鸡蛋、刀头肉、糯米饭、米酒敬桥,把生活中具有实用性的桥赋予了生命的意义。

反排全村有三百六十余户,一千五百多人,全系苗族,有唐、万、张、杨四姓家族。问他们的历史。即使是村里年纪最长的也说不清了,但从它的一些老基址和古建筑来看,这个村寨的历史肯定不会很短。因为地处大山深处,与外面接触少,因此,它的传统文化保存得完好,至今仍保留着一套社会组织,即“鼓社”、“议榔”立法,“理老”司法和执法制度。在反排村后山上,有一块议榔坪,两端分别直立一柱长石,石面无字,村人称为“议榔石”。议榔时,全寨人都集中到议榔坪,由“榔头”站在长石面前向众人宣诵理词,他手持代表权力和神威的芭茅草和梭标。

反排只是个小小的村落,但却有几处胜景,值得一看,有一个是“松岔由”斗牛坪,即是民族节日斗牛的场地,颇有些古战场的味道。还有“起鼓山”,即是寨里进行祭祀活动起鼓仪式的圣地和议榔执法的场所,那里林阴障天,云雾缭绕,平时不许有人随便出入,也没有人敢出入此地,具有浓厚的神秘色彩。还有必须说的是鼓蔵洞,是历届祭祖活动结束以后放置单鼓的地方,同样不能随便出入。最神奇的是识别方向树,是本地的一棵神树,传说过去失散流落他乡多年的人,只要来到此树下,就可找到家乡的方位和回家的路。

本来,反排远居深山人未识,民族文化只是一种自我欣赏自娱自乐的原生状态。但却因为其独特的木鼓舞被发现而一夜之间名震天下,蜚声海内外,一时间反排成了中外游人注目聚焦的地方。反排木鼓舞起源于大型的祭祖巫事活动。木鼓是用一截楠木掏空,两头蒙上牛皮而成,直径为50厘米,长为厘米左右,置于高厘米左右的鼓架上,用两根小木棒敲击,鼓架也是用楠木制成。在脚架离地20厘米处平行置放两块楠木板,板上放12个酒杯。

杯里的酒长年不涸,两鼓平列置于单间屋内,由村民选定的鼓主供奉。节日敬奉米酒,并击鼓以告村民时节每隔十三年(即丑年)方能将鼓抬出屋外,置于鼓场中,宰牛祭祀,击鼓舞蹈。反排木鼓舞年被黔东南州民族和体育部门调查发现,并推荐参加当年全国第三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表演项目比赛,这种融体育健身和舞蹈为一体的艺术形式立即引起文艺界专家和体育界权威人士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sszl/28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