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贵州发展黄金十年观察中石头缝里伸

儿童白癜风公益活动 http://m.39.net/news/a_5478875.html

石头的山,石头的路,石头的房屋,石头的村寨。走进贵州,满眼皆山,满山皆石。石头,粗糙却坚固、原始却持久。千百年来,石头守望着山村,山村根植于石头,生活在大山里、石缝间的人,顽强而乐观,倔强而坚韧。

“黄金十年”不是等出来的,是干出来的。10年时间,一个个普通的贵州人,在国家支持下,在东部地区帮扶下,从像石头一样的贫穷中萌发出碧绿,开花结果,锤炼出了“团结奋进、拼搏创新、苦干实干、后发赶超”的新时代贵州精神。精气神,成为贵州后发赶超、奋力攀高的内生动力。

自信:认准路,不动摇

贵州省台江县长滩村长期守着绿水青山过穷日子、苦日子。年3月,中组部干部三局二处副处长王小权任长滩村第一书记。经调研,王小权提出发展文化旅游的设想,并征得多数人同意,和村干部一起商讨出了具体发展思路。然而,当长滩村准备甩开膀子大干一番时,王小权不幸因车祸离世,曾经勾勒的蓝图又变得模糊起来。

“路子对了,就要干到底。”长滩村现任驻村第一书记龙承元说,村里已经找到发展方向,大家对文化旅游也有信心,必须接续干好,否则又要多走“冤枉路”。经过努力,之前的设想正在一一变成现实,长滩村在年入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

舟循川则游速,人顺路则不迷。受访干部群众普遍认为,贵州之所以能大踏步前进,创造“黄金十年”,根本经验是全省上下把习近平总书记对贵州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作为一切工作的根本遵循,凝心聚力把发展新路走稳走实,把两条底线守牢守好,把美好蓝图一步一个脚印变成美好现实。

“战略清不动摇,思路清不折腾,抓手清不落空。”贵州省发改委主任陈少波认为,近年来贵州省委省政府的主基调、主战略没有大的变化、更没有左右摇摆,从顶层设计到制度安排都比较清晰。“大家都是认准了路在干,铆足了劲在拼,真正做到了干群同心、全省同频。”

“面对国内外环境的复杂变化和持续加大的经济下行压力,全省上下保持定力、稳中求进、接续奋斗,一张蓝图绘到底、一届接着一届干,创造了贵州极为不易、极不平凡的‘黄金十年’。”贵州绿色发展战略高端智库首席专家李裴说。

自强:要苦干,不苦熬

每天清晨,贵州省毕节市织金县马场村51岁的陈启刚都拄着一根棍子,摸索着来到养猪场。他用木棍在猪槽中来回搅动,查看猪食有没有被吃光。走进猪圈,他用手背感知猪的体温是否正常。竖起耳朵,他仔细听猪的叫声,判断它们是否健康。

“虽然我双眼看不见,但有手有脚,耳朵听得见,能够和正常人一样,撑起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陈启刚说,他幼年时眼睛失明,但不愿被人帮一辈子。他养了多头猪,还给21户残疾贫困户每家送了一头仔猪,传授养殖技术,帮助他们脱贫。

“不认命”的陈启刚是贵州千百万“宁愿苦干不苦熬”的奋斗者中的一分子。近年来,贵州广大干部群众以“等不得”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松不得”的责任感,奋力干出了一片新天地,涌现出了为“中国天眼”燃尽一生的南仁东、“搬动贫困大山”的文朝荣、“一生只为一条渠”的黄大发、绝壁凿山路的“女愚公”邓迎香等英雄人物。

“这里的人干活拼命,一个人抵3个人。”在东部沿海地区从事百香果种植多年的蔡文成,今年受邀成为贵州省榕江县忠诚镇高文村惠农合作社的技术顾问。他告诉半月谈记者:“以前请的有些工人一人一天栽株苗就了不起了,这里一个人一天能栽株,中午吃饭都在地里。”

自警:明差距,不懈怠

“今天的贵州,比任何时候都需要人才、渴求人才。贵州正以更大的力度和决心,全方位启动实施重点产业人才、重点领域人才、人才发展平台载体5年倍增行动……”第九届贵州人才博览会前夕,贵州省发布了《致八方英才的邀请函》,诚邀八方英才跨山越海一路“黔行”。

强烈的爱才、敬才、惜才的信号背后,是贵州对更高层次发展的迫切需求,更是贵州对人才支撑不足的清醒认识。贵州省还将每年4月第四周的星期五确定为贵州“人才日”,以专属节日形式礼敬人才。

营商环境曾长期制约贵州发展。年起,贵州省连续3年按照世界银行营商环境评估标准对全省88个县营商环境开展第三方评估、排名和公开发布,成为西部第一个主动对标国际公认的世界银行营商环境评估标准开展第三方评估的省份。

“‘黄金十年’是贵州省政治生态不断净化、持续向好的重要十年。”中共贵州省委党史研究室主任杜丹说,在此期间,贵州着力提高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能力,着力培养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和宏大的人才队伍。同时,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取得明显成效,为持续推进贵州高质量发展营造了海晏河清的政治生态。

“打赢脱贫攻坚战、创造‘黄金十年’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贵州省委主要负责同志今年初告诫全省干部,必须清醒认识到,发展不足仍是贵州最大的问题,加快发展仍是贵州最大的任务,赶超跨越仍是贵州各族干部群众最迫切的愿望。贵州决不能有松口气、歇歇脚的想法,要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更好担负起后发赶超的历史使命。

(半月谈记者李自良王新明潘德鑫刊于《半月谈》年第17期)

编辑:汪东伟

统筹:吴亚鹏

编审:干江沄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sszl/287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