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人多地少、缺少劳动技能、文化程度不高,致使不少贫困群众难寻就业岗位。面对如此现状,黔东南州加强有组织劳务输出工作,帮助越来越多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输出就业脱贫,年该州有组织输出劳动力转移就业人,其中贫困劳动力人,目前该州在外务工达余万人。劳务输出,成为黔东南州乡村振兴新引擎。
在榕江县新体操馆,工作人员和爱心企业给准备南下到广东、海南、广西等省区收割甘蔗的群众发放爱心礼包。(王炳真/摄)
因人因需开展技能培训 “我们还想学习下厨师方面的技能,要是能请到老师现场讲课就好了。” “我们听说焊接工的工资比较高,能不能帮我们开展点相关技能培训。” …… 时至岁末,台江县施洞镇良田村的村民活动室内,一场关于技能培训的讨论会正在进行,村民们争先恐后的向驻村第一书记杨长辉和村干反映自己想学的就业技能,场面十分热闹。
在榕江县新体操馆,群众正在有序上车,准备南下到广东、海南、广西等省区收割甘蔗。(王炳真/摄)
杨长辉和村干们一边将村民们反映的情况逐一记录在本子上,一边向记者介绍起良田村的情况:全村户,人,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户人。最近几年,村里通过开展就业技能培训,帮助不少村民们走出大山,通过在外务工脱贫致富,生活过得越来越好。 “过去,到了冬季农闲时期,村民们便待在家里,唱歌、喝酒、跳舞,既白白浪费了时间,又没赚到钱。”杨长辉说,这几年,我们挨家挨户上门做工作,大家的思想逐渐开始转变。特别是看到部分村民在外赚到钱后,剩下的村民积极性更高,现在都是争着参加技能培训。
外出务工群众在从江县政府广场参加组织化劳务就业欢送仪式。(吴德军摄)
为了帮助更多村民就业,杨长辉和村干们收集了大量的用工需求,并从中分析、整理了外地用工的种类、人数、待遇等,然后再结合村民们的实际情况和意愿,有针对性的开展了数场就业技能培训,帮助全村近名的村民在外找到工作。 技能培训让山乡大地上,处处孕育致富新机遇。
外出务工群众准备从江县政府广场出发。(吴德军摄)
“真没想到,我不仅免费参加了培训,还顺利找到了工作。”丹寨县贫困户魏登华,今年5月免费参加浙江花都美容美发学校为期3个月的美容专业培训,学习美容技能。由于工作认真负责、美容技能掌握较好,她如今已在杭州一家分公司就业,每月工资多元。
外出务工群众准备从江县政府广场出发(吴德军摄)
凯里市三棵树镇摆底村村民潘年冬,他通过参加新型农民职业培训,仅用一周的时间就完成了厨师培训,并在帮扶干部的帮助成功到武汉市就业。如今,潘年冬每月工资元以上,前年就已脱贫了。 …… 近年来,黔东南州在各村寨进行逐户逐人摸底排查、精准掌握贫困劳动力基本情况、就业情况等信息,因人因需组织开展定向型、订单型、输出型、扶智型等“四型”全员培训,大力提高劳动力转移就业能力。年以来,黔东南州共开展贫困劳动力全员培训人次,培训后实现就业创业人,培训后初次就业率为72.36%。 同时,以杭州对口帮扶城市等经济发达地区为重点,建立岗位信息数据库,促进输入地用工需求与输出地劳动者就业意愿相结合、本地培训资源整合与外地培训资源优势相互补。年,黔东南州与杭州联合举办劳务协作培训班期,培训人。
黔东南州务工人员赴杭州就业(龙静摄)
劳务联络站让外出务工群众更安心 随着一批批群众出山就业,难管理、易离岗、人心散等问题越发凸显。如何有效解决? 走进从江县加勉乡羊达村,驻村第一书记王有涛讲起解决秘籍:“我们先在全村筛选3名能力比较突出的党员作为班长,通过班长组建一支几人至十几人的队伍出外务工,这样就能有效解决问题了。” “我们也曾苦恼过。起初大家都兴致勃勃地背起行囊纷纷外出,没过多久因不习惯外地生活、沟通薄弱等问题,不少村民都逐渐返乡回家。”王有涛说,有一个班长带头,能够就地、就近、快速地解决外出群众所遇难题。
大型招聘会(龙静摄)
“在班长的带领下,我和妻子很快融入了新环境,不仅找在工地上安顿了新家,而且还帮我们找到老师现场手把手教我们技术,第一个月我们夫妻两就赚元。”村民王老候一边数着手中的工资,一边乐呵呵地说。 但是,仅有班长还不足以彻底解决群众外出务工中所出现的问题。近年来,黔东南州组建了多个劳务联络站,为当地务工人员提供就业推荐、职业介绍、技能培训、劳动维权、子女就学等“一条龙”公共就业服务。 对此,在杭务工人员的台江小伙杨文彬深有体会。杨文彬和同伴们是去年4月来到杭州市萧山区某工地务工,从事水电安装工作,被施工方拖欠工资11万余元。驻杭劳务联络站工作人员接到消息后,第一时间赶到工地,了解情况和做好人员情绪安抚,及时向当地劳动监察等部门反映情况,积极协调各方处理了杨文彬和同伴们的欠薪问题。 “要不是有这个劳务联络站,我们辛苦一年的血汗钱可能要‘打水漂’了!”杨文彬感慨道,在外地工作,有这样一个‘娘家’做后盾,既暖心又踏实。 此外,黔东南州已在浙江杭州、广东肇庆、重庆九龙坡等地建立劳务联络工作站28个,深入企业开展走访次,与名黔东南籍务工人员进行座谈,帮助解决维权诉求44起,涉及金额44.38万元。同时,该州成功引建劳务公司41个,组建劳务合作社个,在杭州建立劳务输出示范基地个。 钱包鼓起来了,生活劲头足了 今年刚满20岁的冉景元是黄平县人。因只有初中学历的他在老家到处打零工,收入不稳定,而且母亲残疾,父亲也没有劳动能力,家里还有个正在上学的弟弟,“贫困户”的帽子一戴就是好几年。 “很多村民都在建设富民安居房,我家连温饱都还没着落,一家4口只能挤在破烂不堪的老房子里。”冉景元回忆道。 年12月,听说黄平县与杭州拱墅区联合在县城举办劳务协作招聘会,岗位待遇好、包住宿。于是,冉景元抱着试一试的想法来到招聘现场找工作,令他怎么也想不到的是,他当场就与杭州顺风速运公司签订就业协议,并通过县人社部门有组织劳务输出来到杭州。
黔东南州年“春风行动”暨劳务协作就业扶贫专场招聘会(龙静/摄)
现在,杭州顺风速运公司做“快递小哥”,月收入元左右。不仅每月补贴点家用,还准备开始翻修老房子。“要不是有这些好政策,我很难通过自己努力挣钱过幸福生活!”来自黄平县的冉景元,谈起现在这份工作,脸上充满了笑容。 为了激励更多贫困群众外出务工,黔东南州还制定出台了《黔东南州一次性求职创业补贴和以工代训职业培训补贴实施细则》《黔东南州有组织输出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到杭州稳定就业补助办法》等就业激励政策,鼓励贫困劳动力参加有组织输出就业、市场主体推动有组织劳务输出工作、生产主体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此外,黔东南州协调杭州市出台优惠政策,对全州贫困劳动力转移杭州就业提供政策帮扶。今年,全州为贫困劳动力发放一次性求职创业补贴.51万元,发放以工代训职业培训补贴、吸纳就业补贴.98万元,为输出杭州就业的贫困劳动力兑现补贴28.56万元。
“夏秋决战”专场招聘会(龙静摄)
得到补贴的麻江县坝芒乡乐坪村村民刘道春家觉得日子越来越“得劲”。“穷了大半辈子,苦日子过够了,如今这日子总算好起来了,等孩子再毕业了,一家人的日子会更有劲。”老刘高兴地说。 老刘家以前日子过得苦,家里有一位71岁高龄的老人和3个还在读书的孩子,全家的生活全靠两口子在重点支撑。最近几年,帮扶干部了解到他家情况后,主动帮他们牵线搭桥,在福州找到一份稳定工作,而且还有补贴金。“现在钱包足了,劲头足了,照这条路走下去,更好的日子还在后头呢!”老刘感慨地说。 新年的钟声即将敲响,像冉景元、刘道春等在外务工的黔东南人逐渐返乡。他们都纷纷表示:“在外这一年收获满满,来年只要我们努力干,一定会更好!”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李卓檬 通讯员龙静
编辑王琳
编审杨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