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边军,来自浙江省杭州市,年春节后,我和另外三位素未谋面的老师一起到了千里之外的台江县民族中学(以下简称“台江民中”)开展支教工作。
边军在工作
初到时,遇到了太多身体和心理上的不适,有过后悔,也想过退缩,但最终还是选择了坚持。因为那份坚持,才有了后来最美的遇见。
我的新学生们淳朴而善良,单纯而可爱,但由于台江县是“天下第一苗县”,这里98%以上的孩子都是苗族,平时基本都是靠苗语交流,语言体系复杂,英语对他们来说如天书般难学。
我还清楚地记得拿到高二上学期统测成绩时的那种诧异,分的试卷班均分56.9,班均分54.5,两个班人加起来及格人数9人,最高分分。
摆在我面前的是多么大的一个难题,可是我没有退路,只有迎难而上,凭着每天一点一滴地磨,不断地巩固记忆,慢慢地领着他们走进英语的世界。
孩子们很听话,课堂上积极配合,课后也认真落实。在我和孩子们的共同努力下,经历许许多多次考试磨砺,最后在7年高考中班均分84.19,班均分85.04,最高分分,分以上共24人,及格人数达39人,两个班共有31人达到一本分数线,创造了台江民中历史上最好的成绩。
学生的成绩是对我支教工作最好的嘉奖,我很感谢在台江遇到这群可爱的孩子,离别时他们发自肺腑的话语让我久久难忘,我想这一趟支教、这群可爱的学生将会是我人生中最美的遇见!
在一年半的支教生活中,我还要感谢一起前去承担支教任务的三位老师,因为同样的使命,我们理所当然成为了最默契的战友。每天我们因为两个班级的学生不断交流,共同研究教学策略,每次考试后一起探讨,互相鼓励,团结合作,为下次考试成绩有所突破而坚持不懈。
台江民中的操场上留下了我们太多的足迹,我们笑称真正做到脚踏实地,仰望星空。年8月,放弃杭州民办高中高薪聘请的陈立群校长,担任了台江民中校长。他的到来为民中带来了发展的契机,他秉承爱与奉献的理论改变了民中的现状。这一年中,我们支教团队受益匪浅,真正不枉此行。
我在高三担任了英语备课组组长,带领我的团队奋战高三。在这个九人团队里,只有三位老师是带过高三的,其余全是新手。面对民中英语薄弱的局面,我们没有放弃,大家齐心协力,踏踏实实地开展教学。
我们采用推门听课,每周开设组内公开课,随时听取他人的意见。另外设计不同层次的导学案,词汇读背检测和听力训练等工作,这些无不凝聚了集体的力量。
支教生活苦中有甜,无法一一陈述。回首往事,我想说它是上天给我的最好的安排,让我领略了人生中最美的遇见!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陈丹李卓檬整理
编辑谢静静
编审尹长东李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