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分15秒是一个年轻人通过黔东南州台江县南门风雨桥所需的时间,用步则可丈量这座百年历史的桥梁。
在翁你河畔之上,这位历经岁月洗礼的“老人”弓着脊背,为来往行人遮风避雨,连接着河滨两岸,并陪伴一代又一代台江人的成长。
南门风雨桥,又名万寿桥、太平桥、南门桥。台江人更习惯称之为“老风雨桥”。老风雨桥位于台江县城南翁你河上,始建于道光八年(年)。原桥长50多米,桥上有长亭阁楼共17间,桥中为两层六桥亭,过道两旁有回廊靠椅供人歇息。桥下每隔两间砌一锐角形青石桥墩,共8个。桥两头为牌坊阁楼。年建公路时大桥拆毁,年县政府拨款修复。
天气晴朗的午后,人们悠闲地走过,时不时伸手触摸那早已掉漆的柱子,微微反光的石凳是他们常常停留的最好证明。
杨秀国爷爷的家就住在城南风雨桥附近,他每天都会经过风雨桥,那是他去往河滨对岸的必经之路,杨秀国时而因步行疲惫倚靠风雨桥石凳休憩片刻,时而因暴风骤雨停留躲避,时而又专程前往与友人相约。
大多数台江人与杨秀国一样有着许多驻足风雨桥的理由,有许多珍贵的回忆,而这座桥也将他们在这里珍贵的瞬间一起归入了岁月的长河之中。
古老的风雨桥随着时间的流逝,如一位老人,脸上爬满“皱纹”和“斑痕”,“关节”也不再如当年新生一般,却在历史的沉淀中,保留着属于自己的独特魅力。
近年来,贵州桥梁建造不断突破,实现跨越式发展,悬索、斜拉、拱式、梁式类型全覆盖,截至年底,贵州架起了2.7万座公路桥梁。成就瞩目,如果现代化桥梁的建造是加速贵州经济发展,那么具有历史底蕴的老风雨桥承载的则是人民情怀。
台江城南风雨桥见证着一座城市的发展,一个时代的变迁,正是百年来的时光与风雨,让他成为台江人脑海中家乡最深刻的记忆。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卢思露
通讯员 邰星星
编辑王帅
二审刘娟
三审闵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