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0日,在台江县“妈妈制造台江苗手工方黎湾扶贫工坊”内,一群绣娘正飞针走线,一双双巧手在明艳的布料上绣出一个个色彩斑斓的图案。不久,这些刺绣工艺品将化身为钱包、挂件、衣物等商品销往全国各地。
在妈妈制造台江苗手工方黎湾扶贫工坊内,近20名绣娘正在制作刺绣产品
73岁的绣娘文兴芝,于年搬入方黎湾社区,由于儿子儿媳在外务工,自己便在家中照顾着三个孙儿。如今,老人来到家门口的工坊工作,在照顾好孙儿的同时,还能贴补家用。 “以前我们绣的东西就是用来作家用,没想到这个手艺还可以用来挣钱。”说罢,老人一脸笑容,十分开心。
文兴芝老人在工坊内刺绣
台江县总人口16.9万,其中绣娘有4万余人,苗族人口比例高达98%以上,被称为“天下苗族第一县”。台江的苗绣、苗族织锦技艺等手工技艺被列为国家级非遗项目名录,被中国工艺美术协会评为“中国苗绣之乡”。 年,台江县被命名为贵州省“锦绣计划巧手脱贫”示范县。杭州市帮扶黔东南州台江县扶贫开发办公室副主任刘康基于当地传统技艺优势,依托余杭艺尚小镇设计师资源,帮助台江县引入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妈妈制造”公益项目,投入万元东西部帮扶资金,成立“妈妈制造”苗手工合作社和贵州台江翁你河苗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部分手工艺作品展示
在杭州市余杭区的帮扶下,年8月,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妈妈制造”项目落户台江。县妇联利用东西部扶贫协作“妈妈制造”项目,将“锦绣计划”融入到脱贫攻坚工作中,组织鼓励当地妇女参与培训,帮助贫困妇女实现家门口就业增收。 在多方合力下,台江县培育出银饰、刺绣行业“一公司十四工坊”,形成“一社多坊众创”扶贫方式,全方位提升当地银饰、刺绣产业层次,推动全县银饰刺绣特色产业转型升级。如今,“妈妈制造”台江苗手工合作社作品先后亮相美国时代广场、北京国际时装周、法国国家艺术沙龙展、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并获得“法国国家艺术沙龙展卓越艺术奖”。
制作好的刺绣产品
自项目落户以来,全县开展绣娘技能培训余人次,实现余名绣娘就业,辐射带动余名绣娘加入合作社。同时,合作社与名残疾贫困妇女签订利益联结协议,实现每位贫困残疾妇女元的分红,分红总额达18万元。通过“妈妈制造”项目,更多妇女实现了家门口就业,当地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进一步减少,助力全县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王光莉
编辑韦倩
编审李坤李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