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专业医院资讯网 https://wa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再过几天,就到了台江县台盘乡棉花村紫薯采收的时节。原本平常的农作物采收,对这个年轻的驻村第一书记刘开福来说却是一件大事,为此他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年3月30日,刘开福与村民一起育紫薯苗。(谢释与摄)“产业发展,必须走进电商拥抱更大市场。直播村里的紫薯采收,是宣传我们村农产品一个好的切入点。”刘开福说,紫薯是村里的大产业,第一场直播要让人印象深刻。为此,他一边跟村民确定采收时间,一边跟县里的电商平台公司积极对接。地处海拔米以上的棉花村,是台江县出了名的“干旱村”,土层薄,农作物产量很低。年8月,南方电网公司贵州凯里供电局选派刘开福到棉花村担任乡村振兴驻村第一书记。他面对的首要问题就是如何破解这个难题。年4月30日,刘开福在紫薯基地进行田间管理。(谢释与摄)驻村之后,刘开福不分早晚走访调研,每天摸黑回宿舍成了工作常态。同时,多次协调省农科院专家到村实地考察。拿到棉花村土质、水质、气候等第一手基础资料后,又一家家走访摸清大家的种植意愿。“农业产业要高质量发展,一要因地制宜、选择合适的作物,同时考虑能否实现一二三产融合,延伸产业链条;二要解决产品销售渠道问题。综合考虑,村里最后敲定紫薯种植。”刘开福介绍,“为了村里产业发展的可持续性,在帮扶产业发展中,我们坚持不走资源走市场,把产业放到市场中去检验。”为激发群众自主意识,发动群众参与种植,棉花村采取“三补两参与”(即:种苗补助、肥料补助、耕地补助和农户土地参与、劳动力参与)措施,号召村民入股土地、投工投劳。刘开福负责引进技术、协调资金,在村里办起农村供销合作社,并注册打造“寨嘎嘎”高山紫薯品牌,对接当地食品厂、酿酒厂,制定紫薯的分类采收标准,签下了不少订单。去年,村里种植了67亩紫薯,每亩增收元以上,大大超出群众预期。今年,户村民主动到村委会报名参与紫薯种植,面积从67亩扩大到多亩。王安齐大爷种的紫薯。“咱棉花村,再也不是那个靠天吃饭的穷地方了,在外务工的年轻人也陆续回来了。以后我们要踏实跟着小刘的计划走。”76岁的王安齐大爷今年种植了2亩紫薯。看着茂盛的紫薯藤,他非常开心。两年驻村到期,今年8月,多名村民联名留下了刘开福。“村民有意留,我也舍不得走。我认为要干成一件事,至少也得三五年,很感谢乡亲们给的机会,我也想继续把这件事做下去,做得更好。”刘开福开启了他的下一个驻村计划:推动紫薯产业链建设,打造电商直播孵化基地,吸引更多年轻人回来发展。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余光燕 通讯员张强编辑欧阳章杰二审石含开三审熊诚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sszl/66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