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眼聚焦抓党建引领促乡村振兴台江县

帮钱帮物,不如帮助建个好支部。在此前脱贫攻坚的战场上,在如今乡村振兴的事业中,许多村子以党建为引领,团结带领全村干部、党员、群众,汇聚成了一股磅礴的力量,极大改善了村民们的生产生活。台江县台盘乡阳芳村就是其中之一。年,阳芳村还是贵州一个典型的贫困村。彼时,阳芳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共户人,贫困发生率超过40%。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过程中,阳芳村得到中组部驻台江县帮扶工作组的帮助,不仅与全国一道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还在实践中探索出党建扶贫工作模式,以“党总支+X+农户”的模式,在各领域工作中都注重以抓党建为引领,通过密切的组织形式让每一位农户都参与其中,促进全村各项事业蓬勃发展,为正如火如荼开展的乡村振兴战略行动打下坚实组织基础。今年,按照中央部署,中组部将继续帮扶台江县,东西部协作关系调整为广东佛山市顺德区帮扶台江县。这对于阳芳村而言,将是“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的绝佳机会。如今,阳芳村已经形成“一村一业”强产业的“党总支+合作社+农户”模式、“一人一技”促就业的“党总支+劳务队+农户”模式、“一村一队”夯基础的“党总支+工作队+农户”模式、“十户一体”抓治理的“党总支+中心户长+农户”模式。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基础。走进阳芳村,大棚里的蔬菜长势正好。阳芳村通过构建“党总支+合作社+农户”模式,因地制宜分析研判,将大棚蔬菜、羊肚菌种植作为特色产业重点发展,与农业公司合作发展大棚蔬菜亩、羊肚菌亩,年产值分别达到万元和万元。同时,阳芳村还注册成立了台江县阳芳生态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台江县阳芳旅游农民专业合作社,并由村党总支书记担任负责人,在两个合作社成立联合党支部,为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提供坚强组织保障。组织群众外出务工,以技能水平的提升促进收入的提高,也是阳芳村的重点工作。不同于单打独斗或“三五成群”的外出务工,阳芳村由村党总支牵头,成立由村干部、就业信息员、劳务经纪人等组成的“党总支+劳务队+农户”模式,建立用好“需求、培训、就业”三本台账。同时,组织开展电焊、建筑、烹饪等培训,并引导未考入高中的初中毕业生接受职业教育,帮助上千名群众实现了有组织的外出务工就业。阳芳村还将选优配强村干部作为基础工作来抓,形成“党总支+工作队+农户”模式。把致富带头人、外出务工经商人员、大学毕业生和退伍军人等发展为党员,抓实后备力量培育,夯实乡村振兴人才保障。在工作中,全面开展党员联系服务群众、党员积分管理以及党员亮身份、亮职责、亮承诺的“三亮”活动,让党员发挥好先锋模范作用。目前,阳芳村已储备村级后备力量11名,通过安排乡村干部结对联系、邀请列席村里的会议、参与村级重大项目和决策讨论等加强对他们的培养,让后备力量在实践中历练成长。乡风文明建设同样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工作之一。为此,阳芳村建立“党总支+中心户长+农户”模式,把深化推进“十户一体”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规范组建环境卫生、综合治理和文明创建、产业发展个主体,推选责任心强、示范带动好的党员群众担任“户长”,把全村群众都纳入管理。“十户一体”抓治理模式形成后,阳芳村的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村民们在自觉实行“门前三包”基础上,还一同开展道路、河道、广场等公共区域的卫生整治,让家乡越来越靓丽。如今,阳芳村正积极打造“乡村旅游+苗族文化+山地农业+休闲体验”民族乡村旅游综合示范点,村里大棚蔬菜、食用菌、五彩米、农家乐、养蜂等产业发展方兴未艾,已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44万余元,村集体经济积累万元。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文/李薛霏图/贾智编辑何涛编审王璐瑶杨韬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sszl/802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