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苗族节日有哪些

千年文化,传承中国传统民俗精粹;穿越时光,品鉴华夏非遗技艺匠心。大家好,我是小叔儿,让我们走进传统民俗瑰宝之门,唤醒非遗文化千年记忆。

今天小叔儿带大家一起去寻找远去的乡情,了解苗族的传统节日有哪些。

客家年:

首先介绍的是苗族客家年,也就是农历正月初一日春节。客家年是苗族的特有称呼,源于汉族,是苗族民间传统节日。在湘西一带生活的苗族人称初一为“国家年”、初二为“地区年”、初三为“家庭年”。客家年主要有团年饭、洗脚、燃放爆竹、喊年、抢头水等风俗习惯。

跳月节:

贵州贵定、福泉、龙里、兴仁等地苗族传统节日。每年农历正月初二至三十日,或六七月,节期一至三天,各寨轮流举行。节日期间主要有祭祖活动以及娱乐活动,如对歌、斗黄牛、斗雀、跑马、舞狮、唱花灯、登山、拔河等。

跳硐节:

贵州贵阳市高坡地区的苗族传统节日,每年四月初四、初六、初七和初八日,分别在四个地方举行。节日当天,青年男女都会盛装打扮,来到跳硐地区的大山洞内载歌载舞,芦笙阵阵,犹如潮汐之声。

花坡节:

贵州黔西县化屋苗族传统节日,也叫跳花坡、跳花,农历正月初三、初九、十五、十六,二月二十日举行。该节源于杨家女将八姐九妹招亲传说。

花山节:

贵州、云南、四川等地苗族传统节日,也叫“踩花山”。每年农历正月上旬、五月、六月、八月下旬择吉日举行。传统的花山节是青年男女联谊、求爱的活动,后来逐渐形成了苗族的节日。节日期间举办赛马、斗牛、跳狮子、斗鸟、吹木叶、吹口琴和打篾鸡蛋、踢包谷叶毽以及跳拉鼓舞等活动。

斗牛节:

贵州贵定、龙里、福泉、开阳等地苗族传统节日,农历正月初九、十九、二十九日或春耕前,秋收后举行。

芦笙节:

贵州、广西等地苗族的传统节日。过节时间因地域性和支系的不同而异。节日当天,苗族人们都会盛装打扮,举行对歌、踩芦笙舞、耍芦笙拳等活动。芦笙节已被列入云南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姊妹节:

也叫“吃姊妹饭”。贵州台江县施洞与革东地区苗族传统节日,每年农历二月十五日或三月十五日,也有在三月、四月底或者入秋举行的。姊妹节于年5月20日被列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颇果节:

贵州黔东北、湖南湘西一带苗族传统节日。农历二三月或八九月经占卜择吉日而举行,为期两天。相传是为祭祀除蚩尤以外的所有近祖。

接龙节:

贵州松桃苗族传统节日,农历二月或十月择吉日举行,为期一天。节日当天,主人以黑白猪各一头、白公鸡一只作为祭品,供奉在堂屋内的右上方和厅口两侧。

三月坡节:

贵州雷山、丹寨、凯里等地苗族传统节日,农历三月的第一个午日举行,有些地方三个午日都要举行。

三月三:

海南苗族传统节日,农历三月初三日举行,为期三天。源于族人纪念一位发明建造金字形茅屋的先辈,也有说是为了纪念一位与官军英勇作战的青年英雄。

四月八:

苗族传统节日,农历四月初八日举行,于年5月23日,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相传苗族过四月八节日是为了纪念古时的民族英雄亚努和竹德弄抵御外来侵略者的英雄事迹。

苗年:

贵州黔东南和广西大苗山等地苗族的传统节日,农历九月、十月或十一月份卯或丑日举行,为期三天。于年6月7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吃灰节:

贵州丹寨县莫姓苗族和贵州凯里、台江自称“固”的苗族传统节日,农历七月第一个卯日过节,为期三天。相传吃灰节是为了纪念祖先创业艰辛、感念五谷来之不易、预祝族人丰收而创立的节日。

以上便是小叔儿知道的苗族传统节日,因篇幅有限,关于这些节日的习俗如您感兴趣可以详阅往期发布的图文,相信会给您带来一饱眼福的享受。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sszl/88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