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特殊,我们少卖鲜货,主要是摘菇晾晒了卖干货,你看,我家门口这不足2分地共养菇棒,自去年10月菌棒进棚以来,养菇收入足足够我跟老伴日常的开销还剩余呢。”62岁的王付和乐呵呵的说。
走进沙帮村只见不少农户家旁都有一个不大的黑色塑料棚,这是沙帮村实施的庭院经济香菇种植产业项目。据悉,革一镇沙帮村采取“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以农户自己的住宅院落及其周围为基地发展养菇产业。该项目由村委会牵头,由台江县革一镇大塘村沙邦股份经济专业合作社具体实施,合作社将菌棚和菌棒出租给具体农户并收取相应租金。盈利后,按期分红给受益贫困户和积累村集体经济,支付运费、管理费等相关费用,以实现合作社、村委会和农户的利益共赢,壮大了村集体经济,也增加了贫困户家庭收入。
“沙帮村共有20户贫困户养菇,养菇面积达平方米,疫情防控期间,我们不放松对产业的管理,定期有技术人员对农户开展技术培训,通过有效利用农户院落,将产业搬到家门口,将一个个‘方寸土’变成年平均收入元的‘致富院’。”镇扶贫工作站负责人孔庆军说。
“以前,村里各家房前屋后大都是空着的或是放些杂物,没有利用起来,现在很多家建立了庭院经济。自己养的菇吃起来放心,门前屋后看起来也整洁,最主要是还可以让我们增加收入。”王付和说。
近年来,革一镇针对庭院经济投资少、见效快、风险低的特点,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将脱贫攻坚、农村人居环境与庭院经济紧密结合起来,积极打造庭院经济。稳住了群众的“菜篮子”、鼓起了“钱袋子”,也实现了农村环境生态化以及农村产业发展新型化的转变,为乡村振兴打下了坚实基础。END
来源:今日台江
﹏﹏﹏﹏总监制:吴会武监制:龙卫东
责任编辑:杨勇编辑:潘欣晨
(转载请注明出处,并保留LOGO)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