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关党总支、机电工程系党总支、轻工化工系党总支对口帮扶剑河县柳堡村党支部;经济管理系党总支、建筑工程系党总支、信息工程系党总支对口帮扶剑河县乃寿村党支部;
艺术设计系党总支、人文社科系党总支、国际学院党支部对口帮扶剑河县麻栗村党支部……
在开展教育扶贫中,贵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积极发挥智力人才优势,探索“党建+扶贫”新模式,学院各党支部与定点帮扶村形成结对帮扶模式,从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等方面开展共建。艺术设计系为剑河县乃寿村绣娘进行技艺培训与指导自年以来,学院定点帮扶剑河县革东镇麻栗村、柳川镇乃寿村和柳堡村。学院党委成立精准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党政主要领导任组长,下设3个帮村工作队,由班子成员担任帮村工作队队长,各党总支负责人担任副队长,其他党总支担任工作队成员,每个工作队还各派驻1名干部驻村开展工作。
每个季度,学院各党总支、党支部轮流深入帮扶村落实各项帮扶任务,协调各方资源加以解决。并通过党建结对共同开展组织生活、创新方式上党课等方式,不断提升基层党组织建设水平,共建校村基层党组织。机关党总支行政保障党支部到贫困群众家中调研
为麻栗村群众开展普通话培训,帮助柳堡村米酒产业综合开发实施工艺技术培训,为乃寿村建立“云上乃寿”农产品电商销售平台,帮助贫困户改善家庭生活条件及人居环境……
翻看这份“扶贫清单”,一桩桩、一件件真切体现了一所职业院校的扶贫担当。正是因为学院众多的党员教师勇于挑起重担,用各种方式开展扶贫,才让贫困群众的脱贫致富有了“加速度”。年,学院机关党总支荣获全省脱贫攻坚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
在脱贫攻坚战中,贵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派出的驻村干部们倾情投入,多种形式开展扶志扶智帮扶工作,激发农户致富发展的内生动力,为贫困农村带来了可喜的变化,更赢得了当地村民的一致认可。
年9月,当学院驻村干部蒲朝新驻村满两年时,剑河县柳川镇柳堡村的村民自发到组织部门深情挽留他。面对村民们发自内心的呼唤,蒲朝新毅然选择了留下。蒲朝新(左四)与村民一起检查农产品
“看我们缺什么,蒲老师就为我们建设什么。”说起蒲朝新,村民们充满了感激之情。
驻村以来,他帮扶柳堡村建立了“村集体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农户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利润分红;打造了“柳堡高山大米”“柳堡高山米酒”等系列农产品品牌,将“柳堡高山”品牌大米远销省内外,提高了品牌知名度;创建了柳堡高山酒厂、柳堡“锦云苗绣”服装工作室,为15名贫困户提供了就业岗位;组建了贵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博士服务团队,在柳堡村建设食用菌“产学研”一体化实训基地,为20名贫困户解决就业难题。
学院一方面注重解决好驻村干部的后顾之忧,另一方面努力发挥好坚实后盾的作用。
年3月以来,贵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先后投入帮扶资金余万元,帮扶柳堡村改善基础设施建设;帮扶村小学、幼儿园改善教学、生活条件;为贫困户发展养殖业、种植业,稻田养鱼、生猪养殖、吊瓜种植等产业项目;积极开展“校农结合”,以“农户+学校+食堂”销售方式,开展订单合作,统一收购,将村民大米等农产品销售到大学城,帮助农户实现从“米袋子”到“钱袋子”的转变。
如今,蒲朝新已成为村民扶贫路上的引路人。通过他的不懈努力和学院的大力帮扶,柳堡村贫困户已整村脱贫,无一人辍学。
深受村民喜爱的蒲朝新,只是贵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奋战在脱贫攻坚一线的普通一员。贵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切实发挥驻村干部先锋作用,统筹抓好脱贫攻坚任务落实,通过把初心“驻”进乡村,积极作为,攻坚克难,更好地担负起决胜脱贫攻坚的历史使命。
乃寿村第一书记蔡涛帮助当地村民发展林下养鸡,并通过校农结合、电商平台等打通线上和线下销售渠道,解决了乃寿村林下鸡的销售难题;
招生就业办公室主任杨文通到台江中等职业学校挂职常务副校长,联系对接浙江贝格大数据公司,与台江中等职业学校合作签订校企合作订单班协议,解决了学生就业难题……与台江县中等职业学校签订“3+3”合作办学协议
在脱贫攻坚一线,贵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扶贫工作队员们组成了一支支服务贵州农业产业发展的“劲旅”,成为支撑脱贫攻坚事业的“助推器”,更彰显了担当奉献、服务报国的信念与追求。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王雨编辑/唐燕校检/邬建玲编审/范觉文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sszl/91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