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江县老屯乡文明新风吹遍苗乡

中科与白癜风患者心心相印 http://nb.ifeng.com/a/20180426/6532940_0.shtml
初冬时节,沿着巴拉河提,穿行于台江县老屯乡田间地头。巴拉河一侧,是青山和碧水相映,公路和田间阡陌交织;另一侧,是鳞次栉比的房舍,村民房前屋后种菜养花,农家小院精美舒适,人间烟火味浓郁……“以前我们这里‘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现在是村容村貌干净整洁、基础设施完善,路灯亮、广场宽,随便耍。”说起村里的变化,榕山村民姜富贵满是欣喜与自豪,“来过这里的城里人,都羡慕我们这些村里人。”榕山村的变化,仅仅是老屯乡村巨变的一个缩影。老屯乡统筹推进乡村振兴,加快描绘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的新图景,带来乡村蝶变,呈现新颜值、新业态与新风俗。小乡镇描绘大蓝图“不等不靠不要,美好生活自己创。”11月13日,60多岁的村民姜土今拿着水管和扫把冲刷马路上的泥土。他家住在文化姊妹广场斜对面,看着周边环境一天比一天好,心里充满了期待。“上足机械、人力,倒排工期,向老屯园区莴笋种植基地发起最后冲刺。”榕山村党支部书记姜山东每天都会在点上盯着,“目前,种植已经完成,地膜覆盖也已完成,后续管理正在有序开展。”在农耕小镇建设中,老屯乡按照“一村一品,一组一韵”的思路,为每个行政村寨设置不同的主题特色,科学做好村庄统一布局、连片规划,分批推进、成片建设,打造连线成片美丽宜居乡村。据了解,老屯乡拟规划从长滩——望虎屯巴拉河全域旅游集成示范点建设,连点成线,连线成片,点缀巴拉河两岸的老屯大地,那时的老屯将处处皆景,景随步移,四季更迭,美景依旧。小产业带来大收益冬季天擦黑得早,长滩村苗族刺绣工艺坊里,村妇联执委张美花亮起灯,正在将收来的绣品打包,准备发给客户,这是近年来村里绣娘们增收的新路子。“今年网上销售的量在增多,有时还得晚上加班,今年仅半年绣品销售额达到多万元。”她高兴地说。长滩村80岁的绣娘杨树,每天吃了饭就在家门口穿针引线做刺绣,今年以来,她已经完成了26笔苗裙订单,平均每单近0元。为保证绣品质量,老屯乡出台了刺绣产品工艺流程和标准。“我们成立长滩产业发展合作社,把绣娘组织起,保持了绣品的市场的有序发展,保证了绣品的高质量。”长滩村支书介绍石俊说。据了解,刺绣产业正在成为老屯乡绣娘增收的重要途径之一,全乡注册的刺绣厂(坊)达家,带动绣娘余人,绣品年产值多万元。与此同时,长滩村把农家乐整合成为长滩农文旅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的餐饮部,所有资源整合,做成农家乐振兴产业体,实行抱团发展机制,餐标,食材标准都进行统一,试运行了一年,农家乐产业体营业额比过去翻了两番。农家乐的火爆,带动了长滩多种业态的兴旺。曾经无人问津的野菜,成了餐饮美食,3户合作农户成了农家乐野菜的供应主体,年收入增加多元。荒废的多年土地做成摘菜体验园,带动6户村民增收。过去的老灶台,成为亲子游客的乐园。稻花鱼、老腊肉、苗家腌鱼、腌肉、酸汤鱼、老母鸡、食草鹅等成游客必购产品。特色民宿也跟着走俏,8户经营民宿的村民全年净收益超0元。小志愿撬动大治理“乡村发展好不好,不能光看村貌靓不靓、农民钱袋子鼓不鼓,更要看农民的精气神怎么样。”老屯乡宣传委员王振龙如是说。阶薅四组修建中再姊妹桥和通组硬化路涉及近40户人家。“当时到了那种程度,需要动到哪家土,电话知会一声,就直接动工了,免得耽误工期。”时任阶薅村支书刘跃军说,刚开始动工建设时,由于涉及村民的林木、林地甚至还有土等,阻力不小。党员吴通才主动让出自家山林地用以修路,并积极做通了寨子里其他人的思想工作。此外,他还捐款元支持家乡建设。受到吴通才影响的张启华说,“吴通才说一个人两个行动起来很容易,但是一个寨子全部行动起来就会很困难,所以我也只是尽了一小点的力量,希望能够带动寨子里更多的人参与进来。”在大家共同努力下,阶薅村自主筹资6万余元,贡献劳动力多人次,建成近1公里的水泥通组路。在志愿服务活动过程中,老屯乡始终坚持以群众为主体,农民自发筹资投劳、主动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氛围日益浓厚。如今的老屯乡,村容村貌美,产业发展旺,村民精神头更足了。“专题党课、专题宣讲、业务宣讲、文明宣讲”等走进村寨,话党恩、树新风、谋产业,新时代文明新风拂遍苗乡大地。刘开义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钱仕豪编辑石含开编审沈安永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ysty/65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