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扶贫故事心系群众共谋发展丨台江县

虽然出生在农村生活在农村,我的父亲也曾经担任过村干,对于村里的事务看过、听过、也亲身接触过一些,但摆面前的是濒临“瘫痪”的村支两委,说真心话当时心里是没有底的,担心工作做不好,可能是青年人独有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勇气和一名党员的责任担当驱使我走马上任。   担任坝场村党总支书记以来,通过与群众的零距离接触,听过、看过、亲身经历过,才会知道,这里面需要怀揣一颗为民服务的初心、需要建立一本帮扶济困的账本,需要采取一打不折不扣的行动。才能把工作做好、做实。   老屯乡坝场村可用三个词来形容:山高,路远,人穷。年11月26日我到村里报到后,就迫不及待地开始了入户走访。一开始,村民都是不接触、不配合、不信任。我在记事本中写道:“群众常说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只要我苦干在前,实干在前,老乡们一定会相信我的。”动员贫困群众到企业务工增加收入初任村干的我,三个多月没有回过一次家,全村户贫困户家,我里里外外跑了一回又一回,对每户家庭的人员构成、政治面貌、受教育程度、健康状况、就业情况、联系方式、家庭收入支出情况、承包土地、享受国家惠农政策情况、家庭财产、存在的困难、主要诉求、将来打算等二十多项内容进行搜集整理,把准每户家庭账。   我翻山越岭,通过“火坑会、院坝会”的方式,了解村里特色产业发展情况、自然条件、基础设施状况、群众的发展愿望以及对干部的意见建议,建了一本村级账。在寒风细雨中坚守在疫情监测岗位有了这两本账本,便是开足马力加油干。这两本账本站在绝大多数群众的立场上,代表绝大多数人的利益,各项工作的开展赢得了群众的支持。   通过组织党员、村支两委成员、蹲点干部开展脱贫攻坚主题党日系列活动,帮助贫困户修复田坎保春耕、助秋收、打底皮等等民生之事,勾勒了一幅幅“党带群、富带贫、强带弱”生动画面。组织村干、村民修建通组公路群众遇事总想起先和我商量再定,慢慢的,村子对待我有了温度,群众从最初叫我陆支书,转为开始叫小陆了。      陆志峰,年1月参加工作,在老屯乡担任过包村干部、民政办负责人、村建办主任、工会主席、党政办负责人。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杨晓波整理编辑朱登芳编审尹长东李玲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ysty/66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