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时节,在台江县台盘乡阳芳坝区,村民在地里三个一群,五个一伙的忙着除草、翻地、起垄、施肥、覆膜,为接下来的种植做准备。
为进一步提高冬季农闲时节的土地循环利用,阳芳坝区将种植莲花白亩、羊肚菌60亩、其他蔬菜亩。周围村民通过流转土地,就近在坝区里务工,既可以照顾家庭,又成为在“家门口”实现增收的“新农民”。
“前些日子刚收割完稻谷,接着准备种植蔬菜。”村民张光九边撒种子边告诉记者。“现在村里坝区产业搞得好,流转了我家的田种植五彩稻米,收谷子时又喊我来帮忙,还发了工资。”
今年阳芳坝区种植的五彩稻米80余亩,水稻收入1.5万余斤,按照每亩一年元的标准流转农户农田,实现纯收入近30万元。年全村92户贫困户户均分红元到元不等,村集体实现收入2.49万元。
而接下来的冬季,该坝区采取“订单式种植“的方式,通过与贵州蔬菜集团协调合作,以保底价进行收购,形成稳定的产销关系,保障农户的“菜篮子”和“钱袋子”。
此外,在阳芳坝区里还有一家现代农业园,以种植羊肚菌、丝瓜、西红柿等蔬菜为主,年产值达多万元。村民能在自家门口按时上下班,有效地带动了周边群众就近就业。
在园区务工的村民李多立告诉记者,这三年一直在园里干活,每天一大早就开始进园采摘瓜果,虽然一天下来收入不多,但是和乡亲们一起在家门口赚点钱也是乐得其所。
“阳芳村坝区产业发展以来,流转了农户的田土,附近村寨的村民从传统农业的生产模式中解脱出来,收入上也实现了从原来的单一型向土地流转金、年终产业分红、基地务工收入等复合型转变,收入比原来实现了翻番。现在坝区发展很好,群众参与积极性很高。”驻村第一书记杨帆说。
近年来,台江县台盘乡利用区位和资源优势,大力发展阳芳坝区产业,形成“巴拉芳华园区+五彩米基地+空寨坝区”等坝区产业群,通过“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等模式加强管理,重点发展羊肚菌、丝瓜、五彩米、稻田养鱼、茭白、板蓝根等农特产品种植,流转农户土地余亩,建档立卡贫困户每年户均增收0元以上。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杨晓波编辑徐然编审田旻佳肖慧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ysty/66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