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到了旱季和冬天,用水就成了‘老大难’。现在好了,规范化供水不仅让我们喝上了水,更喝上了好水。”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台江县苗族村村民欧光鹏说。
喜人的改变不仅在台江县,同全国人民一起迈入小康社会的苗乡侗寨群众如今畅饮好水。每一滴清澈甘泉的背后,是黔东南州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提升供水工程运行管理水平、探索供水改革新路径的脚步。
农村供水工程项目三分靠建、七分靠管,要实现农村供水工程价值最大化,离不开管理措施的顶层设计。黔东南州从建立完善制度建设入手,狠抓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后管护工作。
建立健全管护制度,压实管护责任;组织风险隐患排查;开展管水员培训;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维修养护;进行农村饮用水卫生监测;开展农村饮用水健康卫生宣传教育……当“节水、惜水、爱水”成为了共识,供水管水改革则更加切实有力。
“目前,黔东南州共有农村饮水安全工程1.1万余处,集中式供水工程约76%,其余为分散式供水,农村供水点多面广,日常管护难度大。在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工作中,我们建立了工程运行管护‘三个责任’‘三项制度’。”黔东南州水务局局长杨世海说。
随着国务院年初印发《关于支持贵州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的意见》,黔东南州积极推进农村供水工程规模化、标准化建设,多方筹集资金推进雷山、丹寨、天柱、三穗等县乡村供水工程规模化标准化建设,将有集镇供水管网向周边村寨延伸,城乡供水一体化迈上了新台阶。(贵州省水利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