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江九大苗族支系
台江县是苗族迁徙过程中的重要落脚地和聚居地,特殊的地理及交通环境和特定的苗族历史文化背景,加之长期自给自足的农耕传统,使台江县的文化生态环境至今保存仍较为完整。
其中,代表九个支系特征的苗族服饰及民俗文化,是台江苗族文化中最为绚丽多彩的代表。
一种服饰及是一个苗族亚族群体,一个苗族社区。
一种服饰,及是一个相聚地域和一种土语方言片区。
一种服饰及一个亲缘区,一个联姻区。
一种服饰及一个生产生活习俗和人生礼仪文化圈。
以台江苗族方言的“方”来划分相称的九个支系的服饰表象特征各有不同,如方白央支系、方白支系、方纠支系、方黎支系、方南支系、方你支系、方翁芒、方翁支系、方秀支系等的苗族服饰,韵含着丰厚的历史文化信息,是研究台江苗族仍至中国苗族文化的百科全书。
一、方白央
台江苗族方白央支系服饰。后哨村当地苗语称“汪西勇”。其它苗语称为“汪白央”,“汪”为装束、服饰。在台江,“白央”意指后哨。“汪白央”泛指黄平一带的服饰装束。
二、方白
台江苗族方白支系服饰。苗语称为“汪方白”,“汪”即装束、服饰,“方白”泛指反排。“汪方白”指反排一带服饰装束。
这种装束位于台江县南面,距县城26至30公里,分布在方召乡的反排、松巴、巫梭、四灯四个自然寨,邻近的剑河县西南部分村寨也有分布。
三、方纠
台江苗族方纠支系服饰,苗语称为“汪方纠”。“汪”即装束、服饰。“方纠”泛指排羊一带。“汪方纠”即指排羊一带的服饰装束
服饰技法以辨绣、绉绣、平绣、贴布绣为主,以排羊乡为中心,盛行于台江县南部的排羊乡的南刀、九摆、台罗、排羊、展里、排杂、大塘、岩寨等和台盘乡的台盘、排累、南瓦、南江、交江、空寨等几十个自然村寨。
四、方黎
台江苗族方黎支系服饰。苗语称为“汪方黎”。“汪”即装束、服饰。“方黎”泛指革一乡一带。“汪方黎”泛指革一乡一带的服饰装束。
服饰技法以打籽、织花、堆绣、花饰为主,主要分布在台江县西部革一乡的大塘、北方、桃树板、旺平、毛坪、黑寨、冷西、排生、青岗、台水、田坝、大寨、皆翁寨和台盘乡的平水、南尧、箕簸、棉花等几十个自然村寨。
五、方南
台江苗族方南支系服饰,苗语称“汪方南”。“汪”即装束、服饰。“方南”泛指施洞,老屯一带。“汪方南”泛指施洞、老屯一带的服饰装束。主要分布在台江北部的施洞镇,老屯乡的苗族村寨,临近施洞镇的清水江北岸的施秉县马号乡,双井镇的部分苗族村寨也有分布。
六、方你
台江苗族方你支系服饰,苗语称为“汪方你”。“汪”即装束、服饰。“方你”指台拱一带,“汪方你”,泛指以台拱镇为中心的一带服饰装束,服饰绣法以辨绣、织绣、平绣、织花为主。
七、方翁芒支系
台江苗族方翁芒支系服饰,苗语称“汪翁芒”。’“汪”即装束、服饰,“翁芒”泛指翁芒一带,“汪翁芒”即翁芒一带装束、服饰。衣服花饰手法以数纱绣、挑花、织花为主。构图多为几何图纹、图案。喜用黄色线作绣,图纹均由历史故事和大自然的动植物变异发展而来,大多采用写意手法,图纹较为抽象,文化含义深刻。它盛行于南宫乡的翁芒寨、展嘎皆寨、白邦寨、岩板寨,邻近的剑河县太拥、南哨乡镇的部分村寨也有分布。
八、方翁支系
台江苗族方翁支系服饰,苗语称“汪方翁”,“汪”即装束、服饰。“方翁”原泛指革东一带,“汪方翁”即革东一带的装束和服饰。
妇女服饰刺绣以平绣为主,原分布在台江县原革东镇大部分村寨(现为剑河县革东镇),现在只分布在台江县台拱镇城关地区和南宫乡的交宫、展新两个自然寨。
九、方秀支系
江苗族方秀支系服饰。苗语称“汪方秀”。“汪”即装束、服饰,“方秀”泛指方召乡一带,“汪方秀”即方召一带的装束服饰。
位于县境东南部,距县城7至20里。海拔-米,大多房屋依山而建,以半边吊脚楼木房为主。
至今,台江县的文化生态保护仍较为完整,现有国家级非遗项目9项,省级遗项目15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处,中国传统村落名录36个。其中,苗族姊妹节、独木龙舟节、反排木鼓舞、方召多声部情歌、苗族服饰、苗族银饰制作技艺、苗族刺绣制作技艺等在省内乃至全国都有较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