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如黛,万木葱茏。夏日,台江县方召镇巫梭村茂密的森林里,蜜蜂在忙碌着采集花蜜,酿造蜂蜜。“我从年开始发展养蜂,现在有80多箱蜂箱,年收入4万多元。”49岁的村民李忠军忙着管理蜂箱。乡村振兴,产业先行。近年来,台江县方召镇坚持党建引领,聚焦特色优势因地制宜探索深化“四个模式”推进“异地产业”快速发展,成立了9个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带动9个村形成了“一村一品”特色产业,茶叶、食用菌、养蜂、蜜本南瓜、蓝靛、钩藤等特色产业链条不断延伸,一、二、三产业深入融合发展,有效带动了群众增收致富,走出一条优质高效和可持续发展相结合的乡村振兴之路。以“混合组织模式”带动特色农业产业发展。方召镇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依托现有的自然资源优势,充分发挥产业发展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中的“造血”功能,积极推进农村产业化进程,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围绕食用菌、黑毛猪、养蜂等特色农业产业,创新发展组织方式,探索“企业+合作社+农户(脱贫户)”“村+社区”“公司+合作社”“公司+党支部”等混合组织模式,签订收购合同,完善组织机制,以巫梭村作为农业产业党社联建示范点,发挥各村区域优势,大力发展混合经济,带动特色农业产业快速发展。目前,台江县方召镇共建有食用菌大棚个,种植食用菌60余亩,发展林下养蜂群,黑毛猪养殖余头,种植茶叶余亩,蜜本南瓜余亩,与贵旅投集团、贵州酒店集团签订订单农业总额万元,预付订金60万元,预计实现经济效益近万元。以“庭院经济模式”助推村级特色产业发展。方召镇坚持党建引领,以“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为网格依托,鼓励村民以“十户一体”为单元,以庭院为阵地,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党员志愿者先锋模范作用,以“点要精华、线要连续、面要壮观”为目标,因地制宜、因地施种,以方召镇巫梭村为示范点在全镇推动发展庭院经济,改变群众“守着园子买蔬菜、宁可撂荒不种菜”的习惯,进一步推进撂荒地整治,不断盘活“沉睡”土地资源,助农增收;巫梭村通过党支部+合作社引领示范,与常年举家外出户和在家农户分别约定庭院经营管理要求,外出农户或不愿自己经营的农户与村两委约定庭院收支全部归村集体用于开展公益事业。目前巫梭村建设小菜园、小果园、小花园、小禽园等54个,庭院栽植白菜、南瓜、桃子、李子、各类花卉等果蔬品类。通过庭院建设,引导群众整治庭院内外环境卫生,进一步优化美化村内环境,营造更加舒适的生活环境,为建设美丽田园乡村注入新活力。以“异地建厂模式”推动一产与二产深度融合。方召镇因地制宜,快速转变产业发展思路,瞄准农产品深加工市场,探索建立“种植基地+研发+深加工+全渠道营销”多维一体的农副产品加工发展平台,采取异地建厂模式,由台江县方召镇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与贵州酒店集团、镇远黔十六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合作、共同注资成立贵州方兴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扎根台拱街道北门湾建设农产品深加工厂,以台盘乡返乡创业园产业线为基础扩建产品“研发+深加工”基地,助力方召乡村振兴。目前,已建成厂房面积6㎡,共有吨果蔬脆、吨蜂蜜、吨食用菌干、50吨腌腊制品、30吨茶叶、10吨压片糖果、生产魔芋素毛肚等7条生产线,年生产果蔬脆、魔芋、蜂蜜等产品成品余吨,可消化香菇、南瓜、马铃薯、红薯、魔芋等农产品超吨以上,年产值达到万元以上,截止年5月公司产品销售额万元。以“企业合作模式”推动农产品销售渠道拓宽。贵州方兴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以“苗菇菇·果蔬脆”“野物·蜂蜜”等特色品牌为基础,积极探索强强企业合作模式,与贵州机场集团、贵旅投集团、贵州现代物流产业集团、一树舒普玛药业等大型企业签订了长期销售合作协议,充分发挥电商网络平台线上销售作用,通过多样化方式合作,推进产学研一体化、销售渠道多样化,并强化“电商+物流”模式,打通农产品产-销-运“最后一公里”,在巫梭村建有菌棒生产、菌菇培育、采收、储藏、加工、运输的完整产业链和一个物流集转中心,确保企业所需原料供应不愁,创新研发的香菇、秋葵、南瓜、魔芋等14款多种口味果蔬脆产品销售无忧,利益联结有效保障。通讯员 明美伶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王远柏编辑王瑶二审谢巍娥三审袁燕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hbyx/80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