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日凌晨,医院一百多名医务工作者紧急集结,共同奔赴贵阳市疫情防控一线进行支援。这些天,他们以日记的方式把自己的感受都认真地记录了下来……
凌晨五点半,我们小队集合完毕,在院党委书记杨勇灵和副院长王万灵的带领下赶赴贵阳,援助贵阳完成全员核酸检测。刚到达贵阳,全体队员来不及休息,便迅速换上厚重的防护服随社区工作人员赶往各个核酸采集点,开始核酸采集工作。
为了不漏一人,认真完成采样点的工作任务。我们还配合社区工作人员上门给行动不便的老人完成核酸采集工作,大家穿着密闭的防护服辗转在各个步梯楼之间,气喘吁吁,防护面屏上全是雾气,防护服里的工作服也早已湿透。连续工作17个小时,又没有休息,说不累是假的,但这一袭白衣给了我们责任和使命,为了前方胜利的曙光,我们坚持再坚持。
9月4日,星期天。 晨曦初露,我们坐上了大巴,6:00来到采样地点,今天我们仍然负责云岩区毓秀路街道几个点的核酸采集。15人分成12个采集点,大家迅速做好准备工作,20分钟后准备就位。
在站台前第一个核酸采集的人是一位五十岁左右的大叔,采集完后对我们说了一句:“谢谢你们,辛苦了!”虽然只是一句简单感谢的话,但让人觉得动力十足。接着第二、第三、第四个……甚至两三岁的孩子都奶声奶气地说:“医生,我会配合你的。”就这么一直工作到下午两点,队员们滴水未进,肚子也不争气地叫了一遍又一遍。但为了节约防护物资,大家坚持,再坚持!
这时,另一组的队友吴胜秀打电话来说她的点位已经采集完毕,想上来帮助我们。为了让队友们早点吃上饭,其它点的队友纷纷过来帮忙,防护服一层层裹住了身体,却永远裹不住心中的真情。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们相信没有过不去的疫情,我们终将会抗疫胜利!今天共采样人。
今天的任务跟往日一样,我们被分散在不同的采样点执行核酸采集任务。我们小组成员沈巧琳因紧急任务,抛下刚满周岁的孩子,毅然支援一线抗疫工作,由于孩子太小,每天哭着找妈妈,隔着手机屏幕,沈巧琳的泪水湿润了眼眶。
我队成员丁仁海在出行前,妻子刚刚去四川进修,交由他看管两个幼小的女儿,因任务紧急,丁仁海被派往贵阳抗疫一线,他只能将两个孩子托付给家里的老人照看。今天,四川经历了地震灾害,夫妻俩短暂的通话报平安后又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几天下来,所有队员一个眼神的交替,一个手势的鼓励,变成了大家信心的加油站。
连续日夜奋战,队员们每天穿着密封不透气的防护服,顶着高温,工作十小时以上,汗流浃背,衣服全部被汗水浸湿。通过一天的努力工作,我队成员共采集了人次。
今天是我们援筑的第四天,同时也是我们第四小分队一位小姐妹的生日。没有蛋糕,我们队友就用面包做了一个别出心裁的生日蛋糕,大家一起唱着生日歌,一起说着彼此的祝福语,大家闭上眼睛一起许下一个生日愿望,就是“希望疫情早点结束,大家早日回家”。
几天的工作中,每位队员没有谁叫过一句苦、一句累。当夜幕降临,晚风徐徐,尽管大家已经饥肠辘辘,也有工作人员送来了工作餐,但看着长长的排队队伍,谁也没说先去吃饭,仍然坚持在工作岗位,直到排队人员减少,“大白”们才轮换着脱下那一身封闭的防护服,用最快的速度解决了晚餐,然后继续战斗。当时钟走过深夜12点时,仍然有市民陆陆续续来采样,忙完一看时间,已是凌晨三点了,今天终于结束了“战斗”。
今天凌晨五点,我们队员们全副武装,来到采样地点甜蜜小镇。在社区负责人的带领下,队员们有序地开始核酸采集工作,我们自己动手拉起警戒线、做好分区、录入信息、扫条形码,工作井然有序地开展。
甜蜜小镇人口体量大,其中还有很多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我们队员分头行动,挨个入户采集。有位80岁高龄的奶奶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看到我们“大白”来了,奶奶明白我们的来意,拉着队员的手哽咽地说:“孩子们,疫情多少天,你们就辛苦了多少天,感谢你们……”瞬间一股暖流涌上心头,眼泪浸湿了我们的眼眶,顺着口罩的缝隙流到嘴里,咸中带甜。
本着全员采集不漏一人的目标,队员们还在挨家挨户地进行梳理。当夜幕降临时,我们收拾完采集点的医用垃圾,消毒、打包,队员们脱下厚重的防护服,每个人脸上都留下了深深压痕,有些队员脸上甚至起了水泡,虽然很辛苦,但是圆满地完成了当天的任务,大家都笑了,今天我组队员共采样人。
此刻,检验科雷闰老师进舱时间已超十一个小时,检测标本管数近管,合计近十万人次。雷老师是检测团队中年龄最长的一位,他说自己要给年轻人起个带头作用,和年轻小伙们一起并肩作战。
在巨大的工作量面前,雷老师以身作则,任凭汗水浸湿了衣服,泡白了戴着两层手套的双手,无数次地开盖、点样,无数次地重复着同一个动作,既保证检测的数量和也给检测质量加了双保险。曹碧锦、罗海燕两位老师本来在贵州医科大学进修,得知我们急需检验人员后,立即赶到基地,换上装备进舱。检验师穆银贵,一个来自西江的苗家小伙,长时间进舱,休息时间不够,免疫力下降,全身过敏肿起来了,医院看了医生,下午又进了舱,他说:“轻伤不下火线。”
9月11日,院党委书记杨勇灵,副院长王万灵亲自到我们第六小组,狮子筑新社区核酸检测点参加核酸采集。院领导穿着全套防护装备冲锋在前,和全体队员们耐心地为每一位市民进行核酸样本采集,看似简单,却极具挑战性。几个小时下来,大家已记不清为多少群众完成了采样,手酸胀麻木,很多群众都竖起大拇指。院领导带头冲在“疫”线,给了我们所有队员信心、力量和温暖。
今天,还让我们暖心的是,黔东南州州委书记罗强,副州长杨承进来电,关心询问了我们援筑队员的工作、生活情况,并希望我们每一位队员一定要加强个人防护,不能因为工作而忽视安全,也不能因为不是中高风险区而掉以轻心,一定要强化安全意识,确保每位队员新冠病毒“零感染”,平安归来。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李丽整理
编辑孙远铭
二审刘诗雅
三审闵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