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洒向苗疆都是爱浙大附二院专家组团式帮

北京哪间青春痘医院好 http://pf.39.net/bdfyy/dbfzl/210418/8860368.html

去年以来,医院在浙江大医院组团帮扶专家的帮助下,迎来了崭新的春天。作为帮扶团队一员,汪四花年9月被委任为医院院长以来,医院凝聚力变得更紧,医院的管理制度焕然一新,医疗技术突飞猛进。“每月浙大附二院长驻台江的帮扶专家8-12名,医疗专家均为博士生。医院每月同时具有这么多博士在临床第一线坐诊,这在黔东南应该是前所未有的。”汪四花如是说。今年1至4月,县医院急诊诊疗人次,较去年同期相比增长20%;手术例次,较去年同期增长52%;业务收入万元,较去年同期增长28%。

理念先行引进JCI管理模式

医院的发展变化很大,来自于理念的更新。汪四花告诉记者,医院管理传承浙大附二院管理模式,落实国际JCI管理理念,以病人为中心,建立相应的政策、制度和流程,到目前为止已新增和修订流程近30项。在制度面前人人平等,以此来规范医疗行为。对新增制度的落实采用培训制度——考核制度——稽查制度落实情况——稽查分值与年总责任目标挂钩。通过改进流程提升服务品质,对存在的问题,实施持续不断的质量改进。“在上级领导关怀、专家帮扶下,医院干部职工自信心增强,医院稳定性好,越做越有干劲,精神面貌好了。”汪四花说。

医院建设进入快车道

“以病人和服务对象至上、重视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医院不只是喊口号,医院的整体改变上。

设备更新前所未有。年浙江大学赞助万元经费,购置了1.5T磁共振、超声刀、钬激光碎石机、电子胃肠镜等设备并投入使用;年初新增购置无创呼吸机、床旁DR、有创呼吸机等公共应急设备,为提高医疗诊治水平打好了坚实的基础。

学科建设步伐加快。年8月在浙大附二院经费支持下创建了远程会诊中心;年11月设立儿科门诊和建立温馨的产科母婴同室病房;年11月组建中医康复科;年5月1.5T核磁共振投入使用……为提升诊治水平添砖加瓦

技术水平大提升。年度开展新技术57项,如:妇科微创技术、骨髓穿刺术、泌尿外科微创技术等;今年1-4月份开展了14项,如:无痛结肠镜息肉摘除术、B超引导下的动静脉穿刺等。这些新技术的开展,不仅填补了台江县医疗技术多项空白,更减轻广大老百姓的医疗负担。

事迹感人服务更广群众更满意

一年来,浙大附二院帮扶专家在台江救治、义诊和外出援助工作中,发生许许多多的感人事迹。

74岁的张天华是台江县方召村贫困户,因为摔伤骨折行动不便,帮扶专家了解到情况后,几次来到他家免费诊治换药,细致周到的服务让老人感动不已,老人说:“多亏了党的好政策,我们看病不仅能减免费用,专家还亲自到家里诊疗,我心里真是热乎乎的。”

一位75岁的高龄患者患动脉瘤就诊时,因该患者身体条件差,难以适应手术,病人家属看情况不佳,打起了退堂鼓,但专家们并没有放弃他,提前制定了合理的手术方案,成功完成了该手术,受到患者和家属的好评。

帮扶专家不仅帮助台江,哪里有需要就到哪里去。

剑河县一名产妇第一胎是剖腹产,在生育二胎时,因腹腔胎盘植入疤痕无法剥离,引起大出血,情况万分紧急。医院的同行想到了浙大附二院的帮扶专家,电话打到了医院,妇科专家陈学军接到紧急求助后,火速赶去参与抢救,最终产妇母子转危为安。

黄平县浪洞化稿村四组的吴开成,患有前列腺癌,风险系数高,医院迟迟不予手术,转到医院后,该医院安排实施切除手术。病人非常感动,逢人就说,“医院没有治好,还是医院给治好了。”“医院里空气好,心情也好,治疗技术好,医生护士好……”台江老屯乡报效村阶薅组的吴忠华说。

来源:.06.07黔东南日报头版

链接:

春天的故事

跨越山海的情谊,台江苗族来走亲!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jbzs/8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