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李卓檬余光燕从“差校”到“名校”、从年年有人辍学到招生不再犯愁,无数山里娃通过读书改变命运。近年来,依托国家东西部扶贫协作对口帮扶政策,通过杭州市、余杭区、浙江大学、浙江大医院等对口帮扶地区和单位的大力支持,聚焦关键短板,实施组团式帮扶,推动台江县教育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确保脱贫路上不掉队。变化学校焕然一新天朗气清,云雾环绕群山。雨后的台江县民族中学的操场上,孩子们打篮球、踢足球、跳绳,充满了欢声笑语。望着眼前的这一幕,原台江县民族中学校长陈立群心里有着说不出来的高兴。“学校以前听不见这样的欢笑声,但常常听到打闹声,甚至一些学生出口就是脏话。”陈立群说,那时学校校风差,环境更差,全校只有一个食堂一口锅,几十个学生挤一间宿舍。更可气的是,老师上课不带教案,课程上到一半就草草结束了,对学生上课睡觉、玩手机、吃东西等现象视而不见。为了改变这样的状况,杭州市、余杭区等对口帮扶地区、单位纷纷给予帮助,整个校园的学生宿舍、食堂、操场和教室环境全都焕然一新。与此同时,年至年,杭州市、余杭区每年投入万元东西部扶贫协作资金,用于台江县中等职业学校建设和设备采购,使整个校园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在,我们学校不仅变得越来越漂亮了,还新增设了汽车、护理和刺绣等模拟实训课程。”台江县中等职业学校旅游服务管理专业非遗传承班2班学生王贤勇说,“实操能够让我们更快地掌握专业技术,为以后就业或者创业提供有力的支撑。”校园环境的蝶变,不但增强了本地学生的学习信心和动力,还吸引了一批外地学生前来就读。杨英便是慕名前来的学生,现就读于该校的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没想到这里的老师比想象中还要认真负责,常常带我们去全国各地参加比赛,我还获得了州级学生技能大赛导游服务赛项一等奖。”杨英告诉记者,“现在我充满信心,打算毕业后自己组建一支导游服务队,带动身边的同学和朋友一起创业。”突破成绩节节攀升张小明一本、邰小翠一本、邰航一本、张小龙二本……走进台江县方召镇巫梭村村口,至今仍然能在公告栏上看到高考喜报。“今年,村里共有8名学生考上一本,10名学生考上了二本,我们村第一次有这么多学生考上大学。”巫梭村驻村第一书记杨胜富介绍,巫梭村是一个贫困村,海拔较高,地理位置偏僻,生产、生活条件都比较落后,能有这么多学生考上大学实属不易,所以即便喜报有些泛黄了,大家依旧舍不得撕下来。这些学生都毕业于台江县民族中学,这样的成绩搁在四年前没人会相信。曾经,台江县民族中学校园环境恶劣、校风不良,本地90%以上的优质生源外流到其他地区读书。据了解,当时全校每年辍学学生多名,二本上线率仅10%。年和年,全校竟只有一人考上一本。为了把学生从辍学边缘拉回来,帮助身处困境的孩子找到最好的自己,台江县民族中学先后制定了16项管理制度,并在学校开展“创设安静学习环境月”“创设自主学习活动月”,以及“精神脱贫演讲比赛”等活动,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整顿校风教风。今年,该校高考成绩再创历史新高。据统计,全校共名学生参加高考,其中一本上线人数人(比去年增加了人,分以上25人),上线率25.8%;二本及以上上线人数人(比去年增加了人),上线率79.2%。台江县中等职业学校的升学率和就业率也节节攀升。该校党支部书记、校长张帆介绍,学校一直致力于校企合作和精准就业两项工作,不仅与上海汽车集团、杭州西子奥的斯电梯有限公司等大型企业携手育才,还与贵州台江盛丰田园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医院、医院、台江县第一幼儿园等本地企事业单位合作,协同培养人才。在今年名毕业生中,升学95人,就业人,就业率%,毕业生的平均月收入元左右。接力支教薪火相传最近,63岁的陈立群卸任了台江县民族中学校长一职,但却并没有马上离开,而是继续留在台江,确保与新任校长蔡毛把工作交接好。“其实,很多老师支教结束回去后,都还与新来支教的老师进行沟通交流,帮助新来的老师在了解民中校情、师情、学情的基础上,找准工作重点,将工作落到实处、抓出实效。”蔡毛说。四年来,一批批优秀教师前来支教,为大山深处的台江默默奉献。对此,今年8月刚从杭州前来的支教老师张雄美深有感触。“作为年轻教师,我们更应该到最需要的地方去,利用自己所学知识,帮助贫困孩子走出大山。”据了解,杭州市年还专门投入万元资金,实施年至年台江县教育综合提升工程。截至去年底,台江县选送教师到杭州跟岗学习近人次,培训本土教师和学校干部共计余人次,一支“不会走”的优质本土师资力量初具雏形。教育扶贫是长久之计,通过“引进来、送出去”的方式,让教书育人的薪火在莽莽大山代代相传,让每一名台江学子受益匪浅。“在学校老师的鼓励和帮助下,我今年顺利考上了一本,成为家里第一个大学生。”台江县南宫镇拥党村的邰海生信心满满地表示,要更加努力学习,毕业后就返乡创业,带领村民一起过上更好的日子。台江县副县长司文朋表示,教育就像罅隙里的光,照亮心灵。教育扶贫让爱与责任在更多贫困孩子心中生根发芽,通过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故事正在这块充满希望的土地上生动上演。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jbzs/91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