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陆德才,是台江县政府办公室的一名普通工作人员。年4月,我有幸被选派到台江县驻杭州市余杭区劳务联络站工作,负责两地劳务就业、东西部扶贫协作及招商引资等工作。 年4月12日,我背上行囊,踏上前往杭州的列车。那时,我妻子刚怀上二胎,儿子4岁。我知道妻儿很需要我,但我深知台江到杭州务工的农民工更需要我,因此我义无反顾地前往杭州。
陆德才(右一)帮忙协调台江县南宫镇务工人员讨薪成功,收到他们送来的锦旗。
来到余杭区,我首先走访了企业和遍访务工人员,先后走访多家企业。哪里有台江人,哪里就有我的身影,从临平南苑到塘栖运河,从良渚瓶窑到五常闲林中泰,从仓前径山到黄湖鸬鸟百丈,哪个乡镇(街道)有企业,我就到哪里去,短时间内我走遍了余杭区的14个街道6个乡镇。 余杭区管辖的区域很大,企业分布得不集中,有的时候打车很不方便,我只能骑自行车或者电瓶车,一个街道接着一个街道跑,一个乡镇接着一个乡镇走。辛苦背后也有收获,短短一个月,我初步了掌握在杭务工人员的分布情况,其流动性很强,工作变动也很随意,这给我们实时动态台账管理和人岗匹配工作带来了困难,此后一段时间我在这一块下了很多功夫。 为尽快熟悉环境,精准对接两地人社部门,全速推进各项工作,我和同事起早贪黑,白天走访企业收集岗位和务工人员信息,夜晚总结分类,周末座谈交流。 年,我超额完成了黔东南州制定的目标考核任务、完成了国务院东西部劳务协作年度考核迎检各项材料系统录入工作,充分发挥了一个深入他乡的网格员核心作用,推动了驻杭各项工作的有序运转。 通过不懈努力,我在年度全省驻外工作综合考核中位列第三,在年度全州驻杭工作综合考核中也位列第三。 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台江县和余杭区两地党委、政府十分 同年5月底,我在余杭的工作期限到了,但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全县的领导干部都下沉各乡镇(街道)开展帮扶工作去了,每一个干部都有自己的帮扶对象,一个萝卜一个坑,县委组织部一时没找到合适的人到杭州来接替我的工作,眼看妻子即将临盆,我陷入两难的境地——留在余杭继续工作还是回家照顾待产的妻子? 在我无法抉择的时候,妻子给了我莫大的鼓励:“杭州的工作需要你,不要想太多,家里我会照顾好的,你放心去杭州吧。” 当时我眼泪不自觉夺眶而出,我很感谢妻子对我的理解,她知道我放不下我的工作。 到杭州后,我继续努力做好劳务协作广泛对接、岗位信息实时对接、技能培训深度对接、就业服务深度对接和招商引资落地对接等工作。 截至年11月底,台江县驻杭劳务联络站收集台江籍在浙江省务工人员人(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协调对接顺利完成东西部扶贫协作考核系统录入人,超额完成了黔南州就业局下达的稳岗就业指标任务。 东西部扶贫协作的工作不容易,我常常会感到疲惫,但我深深地知道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是一名扶贫干部,无论在哪个战场,哪条战线上,我都没有理由退缩。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还将继续努力对接稳岗补贴相关工作,落实好东西部扶贫协作的各项优惠政策,为巩固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应有贡献。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马红梅
编辑孙蕙
编审付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