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临安榜样陈立群一生只做一件事潘军强

北京看手足癣的医院 http://m.39.net/baidianfeng/a_8833646.html

从教40余年,历6所学校,担任校长三十余年。不同的学校、不同的生源、不同的起点,他以“师者”的爱心和责任,为教育注入时代精神,用心哺育祖国未来。他就是时代楷模、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新时代临安榜样陈立群。

日前,陈立群获评“新时代临安榜样”并现场领衔倡议:“严以修身、俭以养德,争做品行高尚的榜样;和以治家、勤以持家,争做家庭和睦的榜样......”从时代楷模到临安榜样,陈立群满载荣誉,但对教育的心一直没变,尤其是农村地区的教育。

“给钱总要花光的,给物资总是要用完的,唯有把农民的孩子培养好,才能不让贫困传给下一代。”在陈立群年撰写的《我的教育主张》一书中的这句话是他从教40余年一直坚持的理念。

年,由于乡镇高中紧缺师资力量,年轻的陈立群便在临安做了一名普通教师,从此和农民的孩子结下不解之缘。恢复高考后,陈立群一边给学生上课,一边准备自己的高考,随后顺利考入浙江师范大学数学系,成为恢复高考后首届本科生。

大学毕业后,他继续从教。后来,陈立群调到市里当校长,虽然教着城里的孩子,但是对农村学生依然有一份牵挂。

年,陈立群在担任杭州市长河高级中学校长时,创立了浙江省首个“宏志班”。宏志,寓意为“宏伟的志向”。“宏志班”的学生不仅学费全免,还有生活补助,让家庭贫困但学业优良的孩子没有后顾之忧。

董永军是杭州市长河高级中学首届宏志班的学生,有一年学校放假,陈校长送董永军回家,董永军的家在半山腰上,房子是用泥巴砌的,还经常漏雨。

走到山脚时,董永军发现自家的房子不见了,赶紧冲上山,才发现原来房子倒塌了,变成了一堆废墟。“可能对别人来说,它就是四面泥巴砌的墙,但对我来说,那是我的家,是我的全部。”董永军说,那一刻他崩溃了。

但是陈校长和他一起站在废墟上,拍着他的肩膀说:“永军,这里的家没了,没有关系,你在杭州还有一个家。好好读书,以后有能力了,回到这片废墟,重建一个家。”董永军说,陈校长的这句话成就了他一辈子最感动的瞬间,也成了他求学路上的一个信念。

“寒门何以能出贵子,很多时候就是靠关键时刻有人拉一把。一个都不能少我做不到,我所能做的就是拉住一个是一个。”从教四十余年,陈立群始终坚持“一生只做一件事,做好人、教好书”,退而不休,退休后继续为教育事业倾注心血。

年,陈立群从杭州学军中学的校长岗位上退下来,拒绝民办中学开出的百万年薪,带着责任与情怀来到了贵州省国家级贫困县支教,且不要一分钱。他说:“不为功利,不求功德,只为心愿。”

担任台江县民族中学的校长后,陈立群根据学校情况,开始大刀阔斧地改革,制定十几项管理制度、整顿校风校纪、创新教学办法,启动“小荷工程”“青蓝工程”“名师工程”等,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为贫困学子的求学路保驾护航。

近5年来,学校办学质量大幅跃升,年学校本科率从原来的10%左右提升到了79.2%。

年,中宣部向全社会宣传发布陈立群的先进事迹,授予他“时代楷模”称号。当选“楷模”之后,陈立群仍然继续倾注于支教事业,还因家乡的邀请,年在临安创建了“陈立群工作室”。“我现在取得的成绩,可以说都是在临安接受基础教育时打下的基础,所以为临安的教育事业做出贡献,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

陈立群工作室成立后,临安全区各学校二十余名优秀教师成为工作室的首批成员,在工作室开展的各项活动中,成员们收获了大量的宝贵经验和新颖的发展思路。“我觉得陈立群工作室是一个交流学习的平台,让不同学校、不同岗位的学员思维发生碰撞,取长补短。

也能与陈立群校长面对面交流,获取经验。”陈立群工作室成员昌化中学校长方向如说,工作室的活动形式多样,既有理论提升,又有实践经验的交流,其中特别喜欢、印象较深的就是入校诊断。

入校诊断第一站来到的是锦城第一初级中学,全体成员分成教学、德育、学校管理三个诊断组,深入学校,通过走访参观、听课巡课等环节为学校发展“把脉问诊”。

时任锦城一中校长的严科君校长说:“这样的入校诊断打通了校长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壁垒,是我们学员素质提升培训的一个重要环节,有助于学校办学的整体质量提升。”

“教育需要引领,我工作室的20几位学员或者说我的校长朋友们,我觉得他们都做得非常好。”陈立群说,自己做了三十几年的高中校长,或多或少积累了一些经验,希望能够对学员们有一个引领作用。

除了工作室日常活动的开展,陈立群也为临安教育投入了大量实践指导工作,从临安教育“十四五”规划编制到临安普高教育调研,从对教师进行精神引领的师德报告到鼓舞广大学子的两次高考讲话,陈立群都为临安的美好教育提升作出了贡献。

文字:蒋玉红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sstx/282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