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委员通道住黔全国政协委员胡国珍扶贫搬迁不

北京治疗白癜风最好专科医院 https://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3月10日下午,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闭幕会开始前开启第三场“委员通道”采访活动。邀请部分全国政协委员通过网络视频方式接受媒体采访。住黔全国政协委员、贵州省黔东南州副州长胡国珍向全国人民讲述了贵州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生动实践和动人故事。

胡国珍说:“贵州山清水秀,但也山高坡陡,曾经‘一方水土难养一方人’。过去五年,易地扶贫搬迁是贵州脱贫的‘头号工程’,光是黔东南州,就搬迁了30.8万人。年11月23日,黔东南州15个贫困县、个贫困村正式脱贫摘帽。”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扶贫搬迁不是简单的“挪个窝”,还得“铺好路”。如何让搬迁群众从“搬得出”走向“稳得住”“能致富”,胡国珍说:“走出大山以后,搬迁群众更加关心以后的生计问题,尤其是‘干什么?吃什么?’。他们担心搬到城里以后没了营生,挣不到钱。但其实我们在搬迁社区准备了很多就业机会,比如通过扶贫车间、文化旅游、公益性岗位等,户均可以解决2人以上就业。我们还加强了技能培训,在‘搬人’的同时也‘搬文化’。”

“十三五”期间贵州实施易地扶贫搬迁万人,从数量上看,是全国易地扶贫搬迁人口最多的省份;从时间上看,贵州仅用了4年;从安置方式看,贵州95%以上实施城镇化集中安置,彻底挪穷窝、换穷业、断穷根。

如何让告别穷山僻壤,住上新房子、开启新生活的新市民们安居?胡国珍分享了一个黔东南州台江县扶贫车间的故事,“在黔东南州的台江县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小区方黎湾社区,我们设立了扶贫车间。这里的‘妈妈制造’扶贫工坊,参与的都是易地扶贫搬迁的妇女。以前,她们都是村里的留守妇女,现在她们在家门口做蜡染、刺绣等传统手工,每月收入就有两三千元,既照顾了家里的老人孩子,又发展了富民产业,还传承了民族手工技艺,可谓一举三得。”

胡国珍在接受采访时还提到了当地一个搬迁户的故事,“在方黎湾社区,搬迁户张小花告诉我,以前他们来一趟县城,需要颠簸一个多小时。搬出大山两年多以后,她在‘妈妈制造’扶贫工坊里学会了技术,现在还成了扶贫工坊的管理人员,积极主动帮绣娘们培训技术,每月收入四千多元,两个孩子都在城里上学,她的丈夫也有自己的工作收入。曾经生活在大山里的农民,如今成了城镇里新的市民,出门就有学校、医院、公交、商场等,社区已成为基础设施齐全、服务功能完善的幸福家园。”

年底,贵州印发了《关于高质量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的意见》,《意见》提出了后续扶持“十四五”目标和年远景目标,明确将深化“五个体系”建设,确保政策不松劲、力量不减弱、工作不断档,全面做好就业产业、社区管理、公共服务等重点工作。同时,《意见》还从提升就业增收水平、发展壮大县域经济、提升社区治理水平、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加强文化传承与扶志扶智教育、强化资金投入保障和强化组织保障等七个方面提出了26条措施。

胡国珍说,“我们将加大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与乡村振兴、新型城镇化的有效衔接,抓好集中安置区的产业发展、就业帮扶和社区治理,确保搬迁群众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能致富。”

(贵州综合广播张勤月)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sstx/38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