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其中培育文明乡风实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环节。农民群众所向往期盼的不仅仅是物质生活的富裕,安全感的满足、精神生活的富足亦是其本质需求。推动乡村文明建设,要“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改善农民精神风貌,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焕发乡村文明新风象”,这些都对乡村文化振兴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厚植文明乡风,应积极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党建引领作用。在传统乡村的现代化转型过程中,以谋利致富为中心、强调追逐经济利益的功利主义价值观也逐渐渗透到了传统乡村社会,传统农耕文明中讲究人情礼法、守望相助的淳朴民风受到了不小的冲击。弘扬文明乡风,要摒弃片面的功利主义价值观,汲取传统乡村文化的精华,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终达到移风易俗、厚植文明乡风的目的。基层党员干部应当起到模范带头作用,率先垂范,以身作则,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层党员干部要发挥凝聚力、号召力,应打破村集体成员各自只扫门前雪的困境,破除隔阂、凝聚人心,共同谋求集体良性发展。基层党组织应当充分利用党日活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基层文化服务中心等途径,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高素质农民,宣传、引导农民群众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盲目地追求个人经济利益,团结互助、和谐共处,从而增强村集体凝聚力,提高乡村文明水平。
厚植文明乡风,应充分发挥村民自治作用,激发农民内生动力。近日来,围绕贵州省台江县台盘乡台盘村篮球赛的网络新闻引发大家的 厚植文明乡风,应注重农村公共文化的软硬件设施建设。要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必须从增加农村公共文化产品供给着手,完善农村公共文化软硬件设施。村集体应定期开展“好婆婆、好儿媳、好邻居”等道德模范评选活动,积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递正能量,弘扬清风正气。可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建设,积极发展农民志愿者、开展定期志愿活动,培育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互助意识,培养四有新型农民,改善农民精神面貌。努力完善农村书屋、农村健身设施,培育村民阅读、锻炼的良好习惯,以健康的娱乐方式取代打麻将、斗地主等消极的娱乐方式,丰富村民群众的精神世界。
文明乡风的培育,离不开各级党组织的领导引领,离不开村民群众作为主人翁的亲身参与、向上向善,离不开社会各界的支持帮助,只有齐心协力、形成合力,才能真正实现移风易俗、改善农村社会风气、建设文明乡村的目标。
来源/作者:重庆市万州区市场监督管理局选调生朱琳
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