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声明:本文为新华网客户端新媒体平台“新华号”账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华号的立场及观点。新华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今年3月6日,距离收官已不足10个月,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到年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党中央向全国人民作出的郑重承诺,必须如期实现”。可谓字字千钧!
今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办好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治本之策。收官之战,教育脱贫攻坚任务艰巨而光荣。
打赢总攻需大扶贫格局给力3月26日,教育部召开未摘帽县教育脱贫攻坚调研指导工作视频会议,强调打响打好打赢教育脱贫攻坚总攻战,“要在用好‘战术’中强化合力”。四川凉山州是“三区三州”决战地之一。2月14日,凉山州木里县、盐源县、甘洛县、雷波县退出贫困县序列。作为深度贫困地区的典型代表,其脱贫摘帽尤其是教育脱贫攻坚的主要经验是什么?“要进一步强化地方各级政府责任,关键是加强这些地方政府的教育责任感、教育使命感。”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谢家湾小学校长刘希娅作为国家督学,曾赴凉山州进行督导评估,“教育脱贫攻坚不仅仅是教育系统的责任,比如控辍保学联控联保工作机制的建立和落实,就需要地方各级政府去统筹协调和督导跟进——紧扣地方政府责任,这是我们教育脱贫攻坚工作的一个优势,也是一个很好的经验,要继续加大力度。”四川省双流棠湖中学校长刘凯对此深有体会。年起,棠湖中学开启了对木里中学的对口帮扶。“在这几年对木里县的教育扶贫工作中,特别重要的经验就是首先要激活当地党委政府办好教育、提升人民幸福生活指数的强烈内生动力。”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打好教育脱贫攻坚全面总攻更需要进一步提高站位,坚持大扶贫格局。“要凝聚社会各方面力量,同心聚力,协同攻关,形成教育扶贫的合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必须动员和凝聚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形成大扶贫格局。教育扶贫牵动着亿万家庭和社会的方方面面,不能只靠政府唱‘独角戏’,应当充分发挥我国制度优势,动员一切可以动员的社会力量,共同参与这项社会基础工程建设。”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中国教育扶贫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李兴洲说。“深度”的贫困往往是经济贫困、文化贫困、精神贫困等交织。比如,深度贫困地区的留守儿童问题与社会经济发展密切相关,女童辍学问题可能会追溯到重男轻女观念、早婚习俗等社会文化根源……解决此类教育扶贫工作面临的深度问题,需要把更广泛的社会力量动员起来。“我的体会是,教育脱贫攻坚一定要把社会最基层的力量撬动起来,带领学生、家长和社会一起形成耕读传家、尊师重教的良好家风、民风。”时代楷模陈立群这样说,也这样做。从浙江省杭州学军中学校长岗位上退休后,陈立群远赴黔东南偏远山区无偿支教,担任贵州台江县民族中学校长。几年来,他坚持在高考结束后给所有考上本科的学生送喜报,年是人,他号召教师走进村寨,挨家挨户地送。“我不是在乎高考成绩,而是要让当地百姓觉得读书是光荣的。考出一个孩子,脱贫一个家庭,带动一个寨子。”令陈立群欣喜的是,现在当地村寨尊师重教氛围越来越浓了。进一步瞄准精准帮扶对象的细分需求教育扶贫本身就是精准扶贫的重要方式,“精准”是教育扶贫的灵魂,贯穿教育脱贫攻坚始终。“教育脱贫攻坚越往后,扶贫需求差异往往越大,对不同人群要分类施策,精准发力。要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