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陈素萍
“看到了,看到了!终于又见到这群孩子们了!”
6月30日上午,一场特殊的“学成典礼”在杭州和台江两地同步举行。视频会议的两端,一头是杭州市人民职业学校的老师们,另一头是台江县中等职业学校16位同学。虽然远隔千里,但他们却身穿一样的红色校服,都激动地向着镜头招手致意。
这是杭州市人民职业学校19学前教育台江班学成典礼的现场。这个特殊的班级,是杭州·黔东南州东西扶贫协作教育帮扶项目,更是老师和同学们精心打造的一个“家”。
去年10月,16位苗族姑娘,从台江来到杭州,开启了一段难忘的学习和实习生活。自此,她们与杭州、与杭州市人民职校结缘。
要扶贫,先扶智。让贫困地区的孩子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一小时的典礼,60分钟的感动,随着这次16位同学的“学成”,我们欣喜地看到,作为杭州教育扶贫工作的一个美丽缩影,这些孩子都有了可喜的成长。
一场“云学成典礼”
视频两端又哭又笑
“在杭州的每一天都令我终身难忘。我们被照顾得很好,宿舍里有一应俱全的生活用品,学校在冬天甚至还给我们准备了润唇膏、袜子等,许许多多事情都令我非常感动。这段时间,我也明白了作为一名幼儿教师的职责。”
“记得在幼儿园顶岗实习的 一天,小朋友们的眼睛都看着我,做完课间操后,小朋友们都跑过来抱我,心里暖暖的。”
“我们在异乡感受到了妈妈般的爱,在学校找到了家的感觉。比如,我们比较喜欢吃辣椒,食堂阿姨特意准备了一些辣酱,其他学生放秋假的时候,阿姨还留下来帮我们煮饭吃。”
……
本次“学成典礼”通过视频会议的形式召开,虽然无法近距离面对面的交流和沟通,但回顾这一年来的学习、实习生活,16位苗族姑娘心里满满都是感谢和留恋。
杭州市人民职校校长金卫东说:“这次的主题是‘杭台情一家亲’,虽然在杭时间不长,但她们永远是人民的孩子。我们办这场‘学成典礼’,就是想为她们一年的学习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并祝福她们翻开崭新的人生篇章。”
典礼中,身在台江的同学们,身穿红白相间的杭州市人民职校校服,端坐一排,即便只是线上相聚,但见到熟悉的校园和老师,好几位女生偷偷用袖口擦眼泪;看到结对的老师,女生们还会立即站起来,拼命对着镜头挥手。
据悉,根据《杭州市对口帮扶贵州省黔东南州“十三五”规划》和《杭州市教育局黔东南州教育局关于实施对口帮扶教育工作框架协议(年—年)》,经杭州市教育局牵线搭桥,杭州市人民职业学校与台江县中等职业学校建立协作关系。
年10月,16名学生成功入选“2+1”联合培养招生项目,成为该校19学前教育台江班学生。这一年时间里,16位苗族姑娘在人民职校学习生活,在杭州市人民 府机关幼儿园顶岗实习工作。
去年,杭州市人民职校举行欢迎仪式
两个多月陪伴朝夕相处
章妈妈多了16个“女儿”
“欧成勤,性格活泼开朗的你,常被我们称为小欧。你说杭州是一个很美丽的城市,很遗憾因为疫情不能再来与老师们一起学习,还有机会的话你一定会再来。我想对你说,杭州永远欢迎你!”
“万莉英,文文静静的你总是笑眯眯的,在长长的假期里,很开心你将我当做你的知心朋友,与我分享你生活中的喜怒哀乐,诉说你的心理话。无论生活中发生什么,盼望你坚强向前。愿你奋发学习,考上理想的大学!”
“张婷芝,你为班级舞蹈打出的鼓点是那么动听、激越,富有节奏感,让我们学校的专业课老师赞赏不已,真想能有机会再次聆听。你说‘人生如棋’,的确,要有远见卓识,这样才能胜利!”
……
拥有24年教龄的章彩华老师,是这个特殊班级的班主任,同学们都亲切地叫她“章妈妈”。典礼上,她给孩子们写了一封长长的信,对每一位学生进行了点评和祝福,让女生们听得眼泪汪汪。
去年10月9日到12月19日,章彩华一直与学生们朝夕相处,默默陪伴着这些 次走出大山的孩子们,无论是生活上,还是在学习中,都给予了她们 的指导与帮助。
杨跃芳同学告诉记者,最令她感动的事情,就是一次她胃痛时,收到了章老师的关心。她说:“章老师经常说我们16个同学就是她的女儿,她常常为了我们忙到很晚,无时无刻不关心我们,她真的就是我们的章妈妈。”
潘菲同学即将去当地幼儿园工作,她说,章老师曾要求她们每天提交图文并茂的实习日记,“一方面是想让我们对一天的学习有个复盘总结,另一方面,这些记录也算是相关工作经验的证明,对于准备找工作的我们而言,帮助很大。”
即便是在疫情期间,章彩华也每天和学生保持联系,还给学生们布置小作业,包括画防疫海报、拍摄视频等,也会教一些高考面试的注意事项。
6月30日典礼当天,记者看到,她还时不时拿着手机与班级同学们交流,包括在班级群里落实每个学生的身体健康情况。
一年的师生情谊,“章妈妈”成了16个台江姑娘心中最多的思念,而这16位学生也是章老师心中最深的牵挂。
章彩华说:“这些孩子,在原来的生活氛围中,对于求学其实没有太强烈感觉,来杭州学习和实习之后,带给了她们更多思考和触动。未来,希望孩子们通过努力和进取,都能有一个更加美好的明天。”
32位 员教师结对学生
奔赴千里之外开展家访
为了让16位同学更快地融入学校的生活和实习工作,杭州市人民职业学校 支部共32位 员,与16位同学“两师一生”结对。
从火车站接站,到生活用品采买、寝室布置整理、始业教育上课、晚自修管理等等,他们一直在默默奉献着。结对的 员老师们,也是学生们最牵挂的人。
去年12月19日,在 员老师们的陪伴下,16名台江职校学子归家。
老师们还走进各个学生的家里,了解家庭情况,向家长介绍孩子在杭学习情况,并向困难家庭送去了慰问金。
台江县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或许是因为家庭的不富裕,在杭学习期间,女孩们普遍表现了超出同龄孩子的懂事。
一位同学的家里老人去年走了,她需要临时回老家,为了省下四百多元,小姑娘主动没选更快也更贵的G字头动车,购买了车程用时22个多小时的K字头车票。
听闻学生们下一步的人生,最让章彩华老师感到惋惜的,是一位跳舞特别好的女生。章老师说:“在杭州,班里曾有两次公开展演,在每次苗舞排练时,这个孩子的舞蹈基本功 ,担任总策划者、编舞者、领舞者,但她也非常懂事,考虑到家庭经济情况,她说不想给父母添麻烦,就放弃了高考,说准备找工作先不读书了。”
“尽管去之前有思想准备,但当实地走访时,我们还是吃了一惊。”回忆起这次家访经历,朱宏亮老师感慨地说,“对于杭州的孩子来说,宽敞的教室、整洁的板书、琅琅的读书声,也许早就习以为常。但通过这次家访,我们才真切感受到,对于有些孩子而言,坐在温暖的教室里读书上课,是多么不容易。”
去年底,部分家访照片赴杭学习的16位学生中,家里是2娃家庭的只有1人,其他家庭的小孩数量都在3个及以上。而很多家长的观念和眼界,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孩子的求学选择。
比如,唐明芬的父母在外打工,虽然平时只留她一人在家,但对于读书这件事还是很支持的。
比如,张雪的爸爸会点技术,知道学本领的重要性,他的大儿子在读大学,这次就很支持女儿来杭实习。她爸爸对老师们说:“她哥哥读大学,我们以前对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