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江县党建扶贫筑民生文明花香倾满城

本报记者高学治□张强

地处云贵高原东部,北依苗岭主峰雷公山、南临清水江中游的台江,天蓝、地绿、水碧、土净,老城改造、脱贫攻坚、乡村振兴让在这座城市生活的人民幸福感不断提升。

如今的台江,经济结构不断调整,产业发展提质增效,城市建设日新月异,人居环境持续改善,乡村振兴稳步推进,养老、医疗、教育等民生保障更加有力……

发展成就振奋人心,美好蓝图催人奋进。经过5年的不懈努力,“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基本完成。进入新发展阶段,台江已经站在新的更高的发展起点,勾画了“十四五”时期的发展蓝图,向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阔步前进。

当前,台江的区位交通优势正加速转转化为枢纽链接优势、人口资源优势正加速转化为人力资本优势、市场空间优势正加速转化为内需体系优势、农业农村优势正加速转化为乡村振兴优势等。这些正在加速转化的优势都是台江融入“双循环”的重要支撑。

立足新发展阶段,台江如何精耕细作优势领域,在融入新发展格局上实现更大作为?

党建领航:固本强基聚合力

近年来,在中央、省、州三级组织部门帮扶指导下,在杭州市余杭区、浙江大学等对口帮扶地区和单位的关心支持和倾情帮扶下,全县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带领群众团结一心、攻坚克难,推动抓党建与脱贫攻坚深度融合,将党的组织优势不断转变为脱贫发展优势,为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台江县聚焦“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问题,构建县脱贫攻坚指挥部、9个乡镇(街道)战区、个村级指挥所、个网格单元的作战指挥体系。名干部结对帮扶助力脱贫攻坚,16.9万名干部群众撸起袖子加油干,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作战体系。

推进教育医疗“组团式”帮扶,盯紧台江教育事业发展的短板弱项,并选派专家服务农业发展。积极开发东西部扶贫协作项目,围绕技能提升,以“一户一技能,就业一人,脱贫一户”为目标,对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开展食用菌栽培管理、绣娘刺绣、乡村旅游接待服务等方面的技能培训。通过浙江省东西部扶贫协作帮扶项目、产业项目合作、扶贫车间以及杭州市属、余杭区属国有企业结对帮扶,建立起一批公益性岗位,带动名贫困人口就近就业。

从“十项行动”入手,系统谋划抓党建促脱贫攻略,积极探索“龙头企业+合作社+十户一体+贫困户”“合作社+基地+村集体+贫困户”“龙头企业+基地+贫困户”、能人带动贫困户等多种利益联结机制,不断增强贫困户收入效益。

台江县围绕创建“党建扶贫示范县”目标,撸起袖子精准施策,下绣花功夫扎实推进,出台《“十三五”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工作规划》,创新开展“十户一体”抱团发展模式,探索总结抓党建促脱贫“十攻略”,通过请进来、送出去打造一支带不走的人才队伍,在探索党建扶贫和高效衔接乡村振兴道路上迈出坚实步伐。

目前,党建扶贫“十攻略”在台江已经落地生根,不仅成为驻村干部工作的一大法宝,也成为群众自主发展、发家致富的一部秘笈,其对脱贫攻坚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全面加强和推动已经显现。

产业强县:项目攻坚动能劲

大招商、招大商,园区才能活水足、不断流。围绕产业定位,台江县充分利用小分队招商、以商招商等传统手段,大力探索网络招商、基金招商等创新模式,精准招商引资,努力引进了一批带动效应强、经济效益高、市场前景好的大项目。成功引进了天能集团、余杭扶贫产业园、麒臻公司、农民工返乡创业园、宏宇、万航等50余家企业。一个个行业龙头企业争相入台江经济开发区,一批批优质项目花落台江,台江成了投资洼地、产业高地。

这些年来,台江县充分借助三级组织部门、余杭区等帮扶单位力量,以东西部扶贫劳务协作为契机,以杭州市余杭区结对帮扶台江县为重要抓手,以新增贫困劳动力就业促进脱贫奔小康为目标任务,发挥两地劳务联络服务站纽带作用,及时掌握企业复工时间及岗位需求情况。两地积极整合企业用工方和劳务输出人的双向资源,在余杭区11家企业建立就业基地,组织动员余名劳动力(贫困劳动力约占50%)到浙江省务工,输送51名建档立卡贫困学子到杭州免费就读职校。

项目是台江经济发展的硬支撑,开发区是项目建设的主战场。过去一年各大项目投资均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西部扶贫协作扶贫项目台江县美丽乡村建设项目长滩村民宿、台江县施洞文化产业园区(特色小城镇)建设项目、白水洞旅游景区建设项目、西施旅游景区项目等一批健康、文旅、商贸和总部经济项目即将开工、竣工或投运。在项目的强力带动下,大健康、大文旅、大商贸产业格局在台江基本形成,台江产业在发展中融合,在融合中发展,实现齐头并进、同兴共荣。

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网上也能办。这一年,台江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公布县直部门77项“最多跑一次”事项,行政审批时限压缩88.7%。基层公共服务实现全覆盖,做到“服务前移、就近可办”,基层服务能力大大提升,让群众“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优化审批流程,推出“互联网+政务”“一件事一次办”、网上办事大厅等线上审批新举措,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江县给各产业园区部署的各项任务全面完成,全县营商环境不断优化,入园企业纷纷点赞。

民生为本:群众点赞暖心窝

绿色是台江最鲜明的底色,生态优势是台江最大的优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台江县深入践行“两山”理念,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强化森林管护,全面护绿增绿,打响蓝天保卫战、碧水保卫战、净土保卫战。同时,着力抓好创文、创卫工作,大力整治市容秩序,扎实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村庄整洁行动,全面推行垃圾分类处理,建设美丽乡村67个,其中有5个村获得州级文明村寨,3个村获得省级文明村寨荣誉称号,生态、美丽、文明在台江大地蔚然成风。生态绿心,两型示范。如今,台江的天更蓝、水更清、地更净,生态越来越美,城乡越来越靓,台江宜居宜业、宜养宜游,绿色资源变身绿色产业,美丽风光催生美丽经济。

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这一年,台江县各级各部门带着感情、带着责任,坚持谋民生之利、解民生之忧,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全县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成功脱贫“摘帽”,全面小康路上一个不少;承办的省、州重点民生实事全面完成,新增城镇就业人数和失业人员、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人数再创新高,教育发展基础得到夯实,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显著提升;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深入推进,扎实推动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社会大局和谐稳定……一桩桩、一件件,温暖了老百姓的心窝,让他们有了更充实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年,可圈可点的还有许多:主动对接和融入“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成渝地区经济圈等一体化发展战略,打造台江走出去战略“桥头堡”;坚持底线思维,立足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创新融资模式,探索多渠道融资;发挥规划引领和要素保障作用,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全力保障发展用地需求.......

惠民育民:文明花香倾满城

“我们成功了!”九载奋进路,一朝梦终圆。在全县上下全力推动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地生根之际,台江荣获“全省文明先进城市”称号的喜讯,犹如一股暖流从贵阳迅速传遍家乡平方公里的土地,驱散了冬季的严寒,点燃了群众的热情。

聚集创建合力,催开文明之花。创建全省文明城市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市民生活水平和幸福指数——这既是县委、县政府对全县人民群众的庄严承诺,更是广大干群的不懈追求。回首创建路,拼搏铸辉煌。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台江县以创建全省文明城市为总目标,以百村建设、老城区改造等提质工程为重要抓手,两项工程同安排、同部署、同推动。台江于年入围“全省文明先进城市”,拿到了争创全省文明城市的“入场券”。“创文”,让城市更宜居、生活更美好、群众更幸福。

年8月28日,台江县正式印发《台江县“最美家乡·爱我台江”文明创建活动实施方案》,提出在城区每条道路设立街长,实施街长负责制,街长通过定期检查,发现和掌握所负责道路及两侧楼院城市管理问题,督促协调作业养护部门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落实精细化管理责任。

“以前走在路上根本无处下脚,到处都是牲畜的粪便,现在好了,到处都干干净净的。”“我家门前有块空地,以前半夜总有人偷偷把大件垃圾扔到这里,夏天臭得不行,我都不敢开窗户,文明城市创建以来,政府规划了垃圾投放点,现在我也敢开窗了。”……提起家门口的变化,台江县的居民们兴奋不已。

翁你河碧波似鉴,青山连绵,四时景色各有千秋;河堤两岸开挖清淤,绿化亮化,终结“臭水沟”,成为居民休闲的好去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山水、花鸟,苗族符号于墙体铺展,苗家湾、方黎湾等社区散居片“颜值高”“洁净美”;商贸城、萃文园等农贸市场“改头换面”,热闹非凡……

如今的台江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路更畅……家乡人自豪而幸福,外地人赞叹又羡慕,人们生活越来越幸福,日子越过越好。

来源消费日报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sszl/21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