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扶贫故事科技加把劲日子更红火

我叫张胜兰,在台江县科协工作。年,我结对帮扶了台江县排羊乡南林村(原南刀村)2户贫困户,这是我第一次参与脱贫攻坚工作。

第一次走访帮扶户时,正值汛期,其中1户农户房子不久前因滑坡整屋坍塌,父子二人居住在还未装修的新建房子里,虽然排羊乡政府已在住房补助、吃、穿、棉被等方面给予了妥善安置,但我仍然加强走访,尽可能地安慰和鼓励。

也正是因为我一次次走访和交流,我发现该户因为家庭贫困,家具都是找亲朋好友借来的,了解到该情况后,我便自己出钱,为其买了1套电磁炉、1个电饭锅,以及一些食用油和米等生活必需品。

随后的两年,我的联系帮扶对象不断调整。年,经县脱贫指挥部再次调整后,我的帮扶户变为南林村下南刀5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年5月调到县红十字会后,联系帮扶户增加到6户),也是从那时候开始,我对脱贫攻坚的性质和责任有了更全面的了解。

脱贫攻坚的政策涉及方方面面,宣传工作的难度大,而贫困户记起来也不容易。针对这一情况,我通过不断深入了解对象户的情况,分析“两不愁三保障”方面的困难,形成每一户的基本情况和帮扶思路,并针对对象户的情况,找出对应的政策,入户开展针对性的政策宣传。

通过我的努力,不仅让残疾人享受到了补助,让适龄学生享受到了教育补贴,破漏房屋得到了修缮,外出务工人员得到就业信息,就医人员也享受到了政策好处等,而且我与帮扶户也逐渐拉近了关系。

同时,我利用在科协工作优势,结合南林村特殊地理气候条件,编制撰写了蜜蜂养殖项目书,向省科协申报获批项目资金10万元,惠及建档立卡户24户,户均年增长收入元以上;编写的农村实用技术培训项目书,也获省科协批准,在南林村开展了蜜蜂养殖、中药材种植技术及普及知识等农村实用技术,举办相关培训4期,惠及农户户以上;编写中药材技术读本以及惠民政策知识手册,利用进村入户、城镇赶集日、各种专题宣传日活动加以宣传发放,并与台江县苗本草公司携手成立中药材技术服务站,为群众直接提供技术帮扶。

年底,我利用在北京通州区科协挂职学习(年度)建立的关系,争取到了北京市科协帮扶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的项目资金近10万元,先后于年12月和年3月举办了两期为期8天的食用菌栽培技术培训,对以排羊乡和老屯乡食用菌种植户为主的名需求对象进行了脱产培训,培训效果佳,深受群众赞扬,也得到了上级科协和北京市科协的认可。

同年,根据全县中心工作,结合科协工作特点,我还编写并申报和实施了科普示范社区(秀眉社区)建设项目,项目资金10万元;编写并申报和实施了施洞镇良田村儿童之家项目,项目资金10万元。

年,我编写申报基层科普行动计划项目,获批项目资金20万元;台拱街道登鲁村楠木群科普示范基地项目,获批项目资金20万元以及台江县坝场村科普惠农兴村项目,获批项目资金10万元。

年,组织实施了台拱街道文山村“博爱家园”,建成米生产生活便道,通过项目实施,让技术和资金惠及更多群众,这也是我编制项目的最初目的。

在几年的脱贫攻坚战中,我非常重视联系和沟通工作,不少帮扶户都常常说我不仅仅他们的帮扶干部,更是他们家人。接下来,我会更加努力工作,不断做好乡村振兴工作,帮助帮扶户们过上更好地红火日子。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陈丹李卓檬 整理

编辑 黄昕蕊

编审 尹长东李玲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sszl/37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