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贵州台江一座县级医院的蜕变

中科白癜风让白斑告别 http://m.39.net/pf/a_5863540.html

新华网贵阳11月21医院内,从县城里、周边县市前来的患者,在走廊静坐等待被系统叫号;医院外,独立发热门诊正在装修,另一边的老住院楼、传染楼也在同步装修……这是浙大二院台江分院(以下简称“台江分院”)现在的景象。

年4月23日医院(以下简称“浙大二院”)医院缔结帮扶关系。同年5月,医院挂牌成为浙大二院台江分院。4年时间,从无人问津、医院,再到医务人员技术水平明显提升、就医环境宽敞明亮和实现逆“吸”其他县市患者就医,台江分院开始了它的蜕变。

逆“吸”患者就医转诊率门诊人次一降一升

受浙大二院委派,危重症科护士长、主任护师、硕士生导师汪四花年9月到台江分院担任帮扶院长。初到台江,医院医疗设备落后、紧缺,基础设施陈旧失修,门诊冷冷清清……这种状况与医院也能“医院做的事”这一初衷还相差甚远。

院长汪四花(右一)在参加浙大二院台江分院“服务百姓健康行动”大型义诊。新华网蔡连素摄

汪四花开始调查摸底,她介绍,医院,门诊楼低矮、狭小,医院走廊上,洗手池寥寥几个,值班室杂乱无章,治疗室只有一台设备,还只个医用冰箱。医院墙壁脱皮、电线外露,处处都是安全隐患。医院日均不到人次的门诊量和住院量。调查下来,医院每月亏损近80万,医院负债多万。

在台江县政府的支持下,医院完成了门诊楼扩建、医技楼装修;医院自投资金约万元完成包括水电路改进、污水处理系统改造、智慧用电监控系统等基础设施的安装和改建,目前总资产达1.亿元,增长了76%。

现在,走进台江分院,是宽敞明亮的门诊大厅、干净舒适的住院病区和环境优美的后花园。医院专门设置了苗语导医,向患者提供免费轮椅,节假日向患者送温暖。

要“扶起”医院,医疗设备是重要一环。年至今,在浙江大学万元、浙江二医万元的资金支持下,台江分院购置了软组织分辨率更高的1.5T磁共振、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胃肠镜等10余台高精尖医疗设备,建成名医远程视频专线等医疗设备。年,中央组织部支持万元,新添了妇科、产科B超机、掌上B超机和有创呼吸机等医疗设备。

年5月,台江分院创立了黔东南第一个远程会诊中心。年,医院有两名产妇术后出现危重症状,州医院医生专程来到台江分院“求救”,通过远程会诊中心在线与浙大总院专家商讨出手术方案,最终让两位产妇转危为安。

此外,分院还创立了消化内镜中心、核磁共振、急诊重症监护室(EICU)在内的18个学科平台。EICU有24小时总院监护病房专家的监管和指导;消化内镜中心拍摄医院的更清晰,消化内镜中心也成为黔东南消化内镜中心模板。现在后,许多以前确诊不了的疾病可以确诊,医院看病就医的成本。

帮扶4年后,医院收治病种的范围从种增至种,门诊人次4年均值是帮扶前的3倍多,住院人次增长52.76%、手术人次增长.71%。值得一提的是,台江分院转诊率下降62.9%,外县门诊从人次增至人次,起到为地方分级诊疗提供末端支撑的作用,基本满足了全县及部分周边地区就医需求。

输血向造血转化“留下带不走的种子”结对帮扶前,医院医务人员工作积极性不高,80名医务人员中就有43人没有医师执照。

“帮扶始终是阶段性的,最重要的是要留下带不走的种子。”汪四花说。为解决人的问题,年1月至今,浙大二院派驻帮扶专家41批次65名,涵盖管理、财务、妇科、消化内科等20个部门,进行“组团式”输血帮扶。

消化内科潘霞(右二)、尹全会(右一)在参加浙大二院台江分院“服务百姓健康行动”大型义诊。新华网蔡连素摄

“当地有些推崇经验医学,循证医学意识还不够强。另外,医生也欠缺了一点积极向上的精神。”潘霞是浙大二院消化内科第8批派驻台江帮扶的专家之一,医院以后,她开始组织科室每周学习,排班讲述学习内容,不断激发医务人员学习的积极性。“几个月下来,明显看到科室年轻医生在快速成长。”

既要“输血”帮困,更要“造血”发展。医院通过选派进修学习、导师带教等方式,加强从输血到造血的转变。截至目前,分院外派到浙大二院进修学习就有人,其中2人成长为院长助理,7人成长为科室副主任。

消化内科主治医师尹全会便是成长为科室副主任的其中一人。他介绍,浙大二院消化科一天就诊的患者就是分院原来该科近一年的量,能接触的病种多,实操的机会也更多。“台江分院是按照浙大二院的标准建起来的,但操作上没有他们规范,回来后也将所学的胃镜、肠镜等规范操作应用到了临床。”

同时,台江分院重点发展急诊科,医院卒中中心、胸痛中心和创伤中心同时在建,抢救室里呼吸机、监护仪和除颤仪等急救设备一应俱全。

“只有把抢救生命的第一关把好,才能为病人提供进一步治疗的机会。”汪四花介绍,帮扶前的急救室形同虚设,医务人员不敢急救,医务人员把病人从家里搬上车,再把病人搬下车,起到的是“搬运工”的作用。几年来,台江分院医务人员通过培训,人获得美国心脏协会授予的基础生命支持证书,4人获导师资格。在设备和急救人员能力同步提升情况下,全院抢救成功率达80%,比帮扶前提高了85%。

帮扶期间,一位心肌梗死、伴有夹层动脉瘤撕裂出血的车祸患者,历经63小时的抢救,经过“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手术,患者生命得以挽救。

4年时间,医院临床医师从原来的80人增至人;持证医师增至73人;高级、中级职称分别增长.5%、.8%;医师开展新技术新项目81项。整体技术能力、急救能力和信息化数据管理提升,医院雏形。(蔡连素)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ysty/13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