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在东;黔东南,在西。
东西部结对牵手、扶贫协作,让两地牵起千里之缘,在东西部扶贫协作的路上,共同谱写了山海携手、共战贫困的“双城故事”。
特别是年以来,杭州市和黔东南州按照国家、省深化东西部扶贫协作助推脱贫攻坚的总体部署要求,全力推进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
三年来,杭州帮扶黔东南,倾注真情实意,拿出真招实策,投入真金白银,扶贫硕果累累;借助“杭州力量”,黔东南脱贫攻坚捷报频传:全州15个贫困县已有13个实现摘帽,凯里市和年实现摘帽的丹寨县、麻江县等6个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投入真金白银——
个产业项目与贫困户建立利益联结机制
初夏时节,凯里市碧波镇大堡粤港澳蔬菜高效种植示范基地里,绿意盎然,上顶苦瓜、青皮丝瓜长出嫩芽,挂满枝藤,村民正在田间劳作。
该示范基地是在杭州市东西部扶贫协作资金的支持下建成亩的示范点,根据季节采用轮播种植季节性蔬菜,以粤港澳市场确定播种品种,带动贫困群众每人每年分红增收达元以上。
这一蝶变,正是源于东西部扶贫协作的“源头活水”——“真金白银”的投入。
三年来,杭州市累计拨付黔东南帮扶资金20.亿元,投入深度贫困地区财政援助资金16.亿元。
帮扶资金怎么用?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精准。在保证已摘帽县帮扶力度不减基础上,结合全州贫困县脱贫摘帽的时间进度,统筹资金安排,研究制定资金使用方案,黔东南将帮扶资金70%以上用于产业发展并量化到建档立卡贫困户,通过流转土地、提供岗位、项目分红等方式与贫困户建立利益联结机制。
另一个特点是高效。在项目安排上,黔东南州将带富能力强、覆盖面广的产业扶贫项目作为重头戏,精心谋划帮扶产业项目个,投入产业帮扶资金16.72亿元,重点实施面向坝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林下经济发展和园区产业共建等八大特色产业项目。
“真金白银”的投入,就像种子,催生了产业扶贫项目生根发芽。
三年来,黔东南州着眼于杭州市新经济优势和传统产能梯度转移趋势,围绕共推企业投资兴业,成功引入华鼎集团、尖峰水泥、华铁科技、联合润农、久晟油茶等家浙商、杭商企业,新增投资额77.98亿元。围绕共建产业园区平台,以大数据产业开发,共建杭州·凯里协作园;推进剑河食用菌产业园、天柱华鼎服装产业园等产业平台建设,探索园区共建扶贫模式。两地共建产业园区13个,引导入驻园区企业51家。
给贫困户“稳稳的幸福”,如今,“公司+农户”、“保底+分红”等利益联结模式,已成为杭州帮扶黔东南在产业扶贫领域的一件“法宝”;一张张老百姓脱贫致富的笑脸,也见证着西子湖畔与苗乡侗寨的山海情深。
拿出真招实策——
“黔货入杭”销售农特产品9.1亿元
东西部扶贫协作,需要“真刀真枪”地解决问题。
在贫困山区,农户最愁的是农产品卖不出去。
杭州对口帮扶我州过程中,充分发挥了杭州数字经济优势,把“互联网+”纳入脱贫攻坚体系,实现贫困县农产品“上行”,拓宽网络销售渠道,让“黔货出山”。杭州还协助黔东南州制订出台《电子商务发展“北斗”计划实施方案》,黄平县、黎平县、凯里市、台江县都被列入了阿里巴巴农村淘宝“千县万村”计划。
有了平台支撑,近年来,黔东南也着力拓宽“黔货出山”“黔货入杭”通道,着力打造“苗侗山珍”区域农产品公用品牌,强化产销对接,推进实施单位购销、结对助销、企业带销、活动展销、商超直销、电商营销、基地订销、旅游促销、劳务帮销、宣传推销等“十大”消费扶贫行动,积极组织我州企业参加浙江农博会、杭州市迎新春大联展、杭州国际茶博会等各类会展,利用“互联网+”电商扶贫,积极引导网易严选、云集、贝店、艺福堂、卡乐猫等电商平台入驻黔东南,让“山里货”走向“大市场”。
线上线下结合,企业政府联动。杭州的电商资源,正好能够打破时空距离的限制,借全国网友之力帮助黔东南销售农特产品。三年来,通过东西部协作实现我州农特产品销售9.1亿元,真正实现了黔东南农特产品推得出、卖得掉、赚得到。
杭州与黔东南都是文化多彩、风景绝秀之地。为深化旅游扶贫,黔东南州内旅游景点对杭州市民实行免门票费,多个景区设立消费扶贫展销点,挂牌设立9个杭州市职工疗休养基地,以浙江省、杭州市总工会开放对口帮扶地区职工疗休养为契机,带动浙江游客快速增长。
倾注真情实意——
近3万贫困劳动力稳定就业
“黔东南,我们来了!”2月20日上午,今年名杭州市帮扶黔东南州工作队全体队员乘机飞赴黔东南州开展扶贫挂职工作。
“去杭州打工。”黔东南州名务工人员当天就搭乘这架飞机返回杭州,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43人。这也将成为杭州首趟黔东南返工免费包机。
扶贫力量和脱贫希望,在这趟特殊的航班上完成“接力”。
同日抵达的,还有首趟黔东南州返杭复工人员免费专列,乘坐这趟列车的共有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人。
东西部扶贫协作,更离不开“真情实意”的付出。
近年来,杭州与黔东南两地强化劳务协作,开出“黔东南所需”和“杭州所能”两张清单,探索出了“黔东南·杭州劳务协作工作”模式,其通过引入市场力量,搭建政府、企业、劳务人员三位一体的协作平台,从而实现一人就业、带动一户脱贫。
三年来,我州整合驻杭的“1+16”个劳务联络工作站,搭建形成“总站+分站+企业+联络员”的劳务协作工作体系,构建起岗位开发、就业招聘、技能培训、智力帮扶和权益维护的“五位一体”合作机制。共组织输出2.76万名贫困劳动力到东部结对省份就业,其中在浙江稳定就业1.53万名。通过浙江籍企业、援建扶贫车间、设立公益性岗位等途径吸纳贫困人口就近就业2.67万人,有效解决了移民搬迁贫困户的就业问题。
同时,我州结合杭州市用工需求,根据贫困劳动力就业意愿,精准对接,开展贫困劳动力订单式培训期,培训人。在黔东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开办以贫困学生为主的“吉利成蝶班”。通过“1+2”“2+1”等联合培养方式,输送名贫困学生到杭州市就读各类职业技术学校。
“山呼海应”战贫困、“山盟海誓”共合作、“山海欢笑”奔小康。三年的时间里,杭州与黔东南两地的资本、人才、市场、产业等交融相错,携手织就一方锦绣,为黔东南州决战脱贫攻坚注入了一股股强大而温暖的力量。
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东西部扶贫协作,让杭州与黔东南越走越亲,在全面小康的道路上,击楫勇进,大步向前。
END
州融媒体中心记者:冯哲姜星伟
﹏
﹏
﹏
﹏
总监制:吴会武监制:龙卫东
编审:杨勇编辑:张杰
(转载请注明出处,并保留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