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年习俗贵州台江县元宵节舞龙嘘花习俗,与

北京湿疹主治医院 http://m.39.net/baidianfeng/a_9083902.html

玩龙灯,要有人做,齐心合力,要心齐才搞得起来。

旧社会到现在,东门都是齐心的。玩龙后,如果东门街玩出名次,东门街嫁出去的姑娘就会拿鸡、鸭、猪等物,放炮庆贺。热闹三四天后,送姑娘回家,在送客的途中边放炮,还要敬酒唱歌。

舞龙嘘花是以家族、村寨为主要单位,是以血缘关系、地域关系为基础开展的民俗活动,同时台江县各个村寨之间存在着姻亲关系。血缘关系、姻亲关系交织在一起,形成盘根错节的关系网络。

舞龙嘘花活动中龙灯队伍所选择拜年对象实际上是复制和强化地缘关系、血缘关系、姻亲关系、友好关系等各种社会关系,这些关系构建地方社会关系网络的基础,台江苗族社会关系是舞龙嘘花存在和传承的社会基础。

为了搞好舞龙嘘花,台江县各街道乡镇都建立了自己的龙灯协会。龙灯协会领导德高望重,舞龙技术好,人际关系好,组织能力强。要选身强力壮,会扛、会玩的人。玩硬龙的龙头要求力气大。要号召街道或村寨的人参与,下通知,居民自愿来,家家凑钱,不来过意不去,不参加活动可能会因此而遭到孤立。亲戚愿来也凑钱,不分客主。要组织人买竹子,材料,砍、编、糊,专人登记收钱,下帖到友寨。

舞龙嘘花民俗活动是靠龙灯协会组织起来,龙灯协会就其成员来看,是建立在自然权威基础之上的。靠自然权威建立民间社会组织,是台江苗族长期“化外之治”的体现和遗存,也体现了民间自治组织传承民俗文化的重要功能。

民间社会是一个平权型社会,各个村寨之间是平等和相互尊重的。平等是一种重要的秩序,一个龙灯代表着一个村寨或一个街道,对龙灯队伍的尊重就是对该村寨家族或街道居民的尊重。

台江县元宵节舞龙队伍较多,乡下很多寨子,百条龙,县城台拱镇参加嘘花的就达40多条。4条街道也有自己的龙灯队伍。

舞龙嘘花时会有双龙或多龙相遇,龙头要“平平过”,如果一方把龙头抬太高,对方就会扛得更高,就会伤和气而打架。有礼貌的龙灯协会,在双龙相会时就把龙头点三下,相互把龙头放低,以示尊重。可见,玩龙灯是台江苗族社会整合的契机,促进社会和谐。

舞龙除了具有祈年求丰稔的内涵外,还有求子求育的功能。由于“灯”与“丁”同音,迎灯有祝愿人丁兴旺和庆贺吉祥之意。龙灯越长就越意味着村寨或街道人丁兴旺,看龙灯的人也会越多,舞龙活动就会越热闹。

台江县舞龙过程中,有讨龙头上的绫子的,红色的、白色的都行。有小孩刚出生的人家讨一二根,捆在小孩身上,避免灾痛。也有人讨龙头,没小孩的就讨,讨要时要说吉利话。

玩龙出龙要选单日子,避免冲突。相信自然神灵和祖先神灵等超自然力量的存在,这是民间社会的重要信仰,是支撑舞龙嘘花传承的重要信仰基础。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ysty/6632.html